• logo

朱亞君/他們住的空間比棺材還小!

  「一艘小型漁船,上面住著6、7位印尼漁工。一個不到10坪的區塊,是船員主要活動空間,包括廚房、瓦斯桶及吃喝的鐵桌,衣服也晾在四周。甲板上,還放了兩個大水桶,只見一名移工直接在我們面前洗頭、洗臉、刷牙,空氣頓時充滿洗髮乳的香味。不過,一旁的垃圾桶也發出食物的異味,空氣混雜各種味道。」「吃喝拉撒都在同一個空間,他們住的比棺材還小!」

  上週貼了篇《奴工島》的小文,意外的或得不少私訊反饋,滿感動的。其中一個是蘋果日報的記者陳偉周,他長期關注移工等弱勢族的議題。他說,這次南方澳斷橋事件後,他又登上了漁船,並且採訪了許多漁工、船長、職業工會、漁會等相關人士,他傳了報導跟我分享。報導有照片,看著影像,比看文字還難過。

  也謝謝偉周,他的報導補足了我資訊的不足,包括:

1.移工人數截至今年八月,已經超過了七十一萬人。

2.《就業服務法》規範船主必須提供陸上「或」船上住宿,也就是說,船主讓移工住在船上是合法的,但這不代表船主「應該」把移工安置在船上。

因為如果陸地上有住宿,誰願意住船上?

就算如果要讓漁工住船上,那也得有個基本的環境。

   

  因為有兩個字叫做「人道」。我當然不是專家,我只是做了一本書的編輯。但我因為一本書,了解了移工是弱勢中的弱勢,更需要我們一起來關懷,也許不能一下子改變體制,但我還是相信,還是相信每一個微小力量的集結。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