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聯合國

已找到 5 則相關結果

非關學術!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成功大學是台灣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12日公布「2024世界大學影響力(impact)排名」,台灣有4校擠進百大,排名最前面的是成功大學第25名,底下依序是陽明交通大學第50名、台灣大學第55名以及東海大學第100名。該項排名與學術無關,而是指終結貧窮、飢餓等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括:1,終結貧窮;2,消除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權;6,淨水及衛生;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10,減少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及生產;13,氣候行動;14,保育海洋生態;15,保育陸域生態;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17,多元夥伴關係。 《泰晤士高等教育》依據上述17項指標,評估各大專院校對於永續發展的努力及成果。由於非關學術,因此該項名列前茅的並非傳統知名大學,今年的冠軍是澳洲西雪梨大學,第2名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第4名是丹麥奧爾堡大學,第5名是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成功大學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國蘇格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並列第25名,是台灣名次最高的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是第50名,台灣大學與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大學並列第55名、東海大學是第100名。

聯合國:即將出現極端大洪水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海平面上升速度比科學家估計的還要快,在格陵蘭和南極洲等地冰層融化和海水變暖,導致海洋膨脹的共同作用下,海平面上升加速對數億人構成威脅。這樣的狀態對於沿海城市和低窪島嶼構成嚴重風險。    該份報告顯示自1993年以來,海洋的升溫速度是海平面上升加速的因素之一。到2050年許多地區,尤其是熱帶地區每年可能發生一次極端洪水。    在全球碳排放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1.1米是目前的4倍多,比之前估計高10釐米,報告的結論是在最糟的光景下,海平面在2300年上升幅度可能超過5米。    南極冰帽崩塌的可能性沒有被包含在2100年的預測裡,如果南極冰帽部份崩塌融化,到世紀末海平面上升將遠遠超過1米。目前有跡象表明冰帽已經不太穩定,溶解的過程逐漸發生了。    濱海大城市和低窪的太平洋島嶼面臨威脅,很多人將流離失所。世界各地約有6.8億人生活在低窪地區,海水推高會讓他們居住的地方受到旋風、海岸侵蝕、洪水和海浪的威脅。    如果立法者未能針對情勢制定應對方案的計畫,到世紀末沿海洪水造成的損失將達到「中度至高度」的風險,北極圈社區更加無法避免可能的災難。    全球現在或許尚無法體會嚴重性,但實情是一些國家已陷入困境且越來越糟。海水處於「前所未有的狀況」,不僅變暖且酸性加強。海樣棲息地的改變很可能讓海洋動植物物種以及珊瑚礁,在本世紀逐漸消失。依賴海洋維生或原住民社區的生活、收入和糧食安全將無以為繼。

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人類面臨艱鉅自救任務

【圖/Andy Fu 文/邱智淵】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於今年「全球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年度大會召開前夕發表了2018年度的「全球碳排放量差距報告」( Emissions Gap Report2018)。內容指出,由於各國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不夠積極,當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然持續上升,而且情勢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聯合國召集的「全球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24次簽約國大會將於12月2日到14日於東歐波蘭的卡托維斯(Katowice)舉行。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降低溫度幫地球退燒,以保護人類與所有生物的生存環境是此一公約的終極目標。這份差異報告卻給了世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分析,亦即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已達到53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歷史新高,且排放量仍然持續攀高,顯然還沒有達到”頂峰”的跡象。 聯合國專家預估,到2030年,全球只有57個國家能達成框架公約所約束的排放值。 靈鷲山心道法師在2018世界宗教會議(PoWR)上也提到,生態是地球整體維生系統的總和,這個生態系統是「有機性」的,一旦這個「有機性」被破壞,將是不可逆轉的災難。近年來,生態危機已經是地球上最殘酷的現狀,極端氣候、物種滅絕,讓人們怵目驚心之餘,最近聯合國發布的「關鍵十二年」的緊訊,讓我們更加驚覺到,再不能不有所行動了。 因此這份排放差距報告,加上各國在「巴黎氣候公約」承諾的達成目標時間表來看,當前各國的減排動作步履闌珊,跌跌撞撞,要達成目標顯有困難。今年更是在溫室效應以及壓制碳排放量增加的行動與計畫上延遲很多,導致今年全球碳排放量急遽增加,這也是今年溫室效應明顯導致全年高溫炙熱的原因。內容也明確指出,各會員國如果想要將全球升溫限制在2°C内,各國就必須將減排總量提高為現有目標的3倍;若要控制在升溫1.5°C之内,則須將現有標準提高5倍的努力。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也強調,世界各國只要努力目前仍有可能把全球升溫的趨勢控制在2°C以內,但是要實現控制在只升溫1.5°C的機會已經不多,尤其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在歷經三年的穩定其後,卻在2017年開始大幅增加,如果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不能控制的話,全球溫度升高可能突破2°C 的臨界點,屆時全球的氣候變化會逐步失控,造成全球生態的嚴重破壞。 雖然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展開行動以及具體作為來嚇阻碳排放量的增加,例如實施碳稅以降低對於石化燃料的使用量,但是目前推動這項碳交易的51個國家總排放量只占全球總量的15%,迄今仍未看到主要國家下定決心,祭出鐵腕,真正為氣候變遷問題採取具體積極的行動,科學家們對於2030年能否達成目標真是憂心忡忡。修行就是一個觀照,我們知道般若的思想後 , 還要做觀照的實踐 , 才能夠達成這個實相的證悟。  距離2030年只有12年了,全球溫度能否控制在只增長2°C 的生態環境可容忍範圍內,令人質疑。但是今日不做,明日必定後悔,拯救地球已是不可能又必須努力做的任務,否則走向失控的不歸路,就是全球生態體系毀滅的開始。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挑戰氣候變遷 克服飢餓危機

【 文/邱智淵 】2018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飢餓"。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表《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指出,全球飢餓人口正在增加,2017年已達到8.21億人,即每九人中就有一人正在挨餓。全球飢餓人數在過去三年明顯上升,如果要在2030年實現”零飢餓”的目標備受挑戰。 這份報告強調,除了衝突與經濟成長變緩外,氣候變遷以及乾旱與洪水不斷的極端氣候發生是造成全球飢餓人數上升的主要原因,氣候變異對於降雨模式和整個農作物生產時節造成影響很大。 專家表示,氣候變遷已經在破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生產,如果不提升動植物對於極端氣候的抵禦力,隨著氣候變遷與變異情形越來越頻繁與嚴重,糧食危機會更加變本加厲。 根據世界銀行對於全球糧食供給的報告,到2050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必須再至少提高50%才能养活屆時超過90億的人口。農業係看天吃飯的產業,受到近來氣候變遷的衝擊,要怎麼滿足每一張口的基本需求,可是項巨大的任務。 1980年到2000年的二十年間,全球糧食需求量逐步攀升,但同期的全球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加上飲食型態的多樣化,人口的快步增加,導致全球消耗糧食的量明顯上升。2005年起,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糧食產量開始下降, 2005-2007年三年的產量減少,造成全球飢荒問題再起。世界糧農組織也強調,儘管人們努力的要維護糧食安全,但仍有很多人因缺乏食物而無法享受健康的生活。事實上,飢餓和營養不良是全球類的首要健康威脅,它們對健康的影響還甚於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的總和。 會造成全球糧食的危機,專家直指這些年來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問題是主因。由於氣候的異常,全球糧食這幾年已經減產了25%,加上人類沒有節制的消耗著地球的自然资源,更使得糧食生產面臨了極大的挑戰。除非我们願意改變糧食耕種方式與採取帶環境友善的管理方式,否则追求餵飽每一張口的目標反而會毀滅了我們賴以為生的星球。 這是因為氣候變遷對於全球農業的影響是不均衡的,它能够改善某些地方的生產條件,但在其它地方則產生負面影響。在這份糧食安全報告中也提到,氣候變遷對於低緯度地區國家的糧食生產造成最嚴重的打擊,而這些國家中有些已經飽受貧困之苦,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之苦。 在滇緬邊境長大的心道法師認為回歸山林、擁抱土地是最好的心靈治療。多接近大自然,了解土地與萬物的關係,心裡才有尊重與感恩。這時代什麼都變,只有大地孕育糧食作物這件事,從古至今從來沒變過。全球暖化的問題讓我們開始對土地河川有著很大的反省,我們也從農業開始對土地環境更好的關懷!從愛自己進而擴展到愛我們生命周圍的每一項事物。 糧食安全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權,必須要各界共同協力才能克竟其功。如何善待地球並運用先進科技的力量克服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發生對於人類的影響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地球公民責無旁貸的挑戰。

邱智淵/保護森林攸關人類生存

聯合國農糧組織發布《2018年世界森林狀況》調查。農糧組織提出,世界森林面積正日益縮減,森林受到人類威脅,迫切需要得到保護,聯合國因此敦促各國政府採取行動,保護森林,以造福樹木與依賴樹木維生的人們。 森林和樹木在糧食安全、飲用水、再生能源和農村經濟方面對人類有很大的助益,它們對人類生計的貢獻也比通常認知的要多。根據統計,它們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家庭提供了約20%的收入,還為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烹調和取暖提供燃料。 農糧組織強調: "森林攸關生物生計,健康而豐饒的森林對於發展永續農業是必要條件,此外,森林和樹木對於水質、能源需求以及健康的城市都至關重要。" 今年的报告闡述了森林的重要,也引用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人們對於保護世界森林的意識正在提高。例如,现在有超过56%的纸张是被回收利用的,而在1970年這個比例還不足四分之一,同時,在過去20年間,通過使用廢棄材料製作建築木板,產量比使用新木材的方式高出三倍。 健康的森林和樹木所给予的,遠非僅僅木材而已,還有各種食物。世界上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依靠森林覆蓋所形成的生態圈獲得人類生活所需的食物、收入和營養。這對於生活在熱地地區的貧困人口尤其重要。森林還能增加人們的收入,讓人類能購買更多的食物。據估計,林業部門提供了4500萬工作機會。 面臨人類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了保護滋養人類賴以生存的森林,以滿足世界對於水和能源的需求,永續保護森林勢在必行。諸如維也納、東京、月和尼斯堡和波哥大等大城市的飲用水,其水源很大一部分來自獲得保護的森林地區。根据美國政府提供的資訊,森林養護的水源地提供了1.8億美国人口的飲用水。由於人類的破壞,世界上很多主要的水源地的森林覆蓋都受到了損害,漸漸失去涵養水源的功能,加強植樹工作乃成為勢在必行的任務。 此外,木質燃料在世界再生能源供應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和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的總和相提並論,也占了29個國家(主要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主要能源供應的半壁江山以上。森林蘊藏的資源,相當於1420億公噸的石油,是世界主要能源年度消耗量的大约10倍,這充分展現了森林的價值以及森林永續發展的必要性。 所以,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終止森林砍伐,建立永續森林管理,恢復以退化的森林以及增加全球林木覆蓋率,以避免對地球和人類產生潛在的破壞性後果。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http://peacemeditation.ljm.org.tw/index.aspx http://peacemeditation.ljm.org.tw/page.aspx?id=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