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管風琴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MUZIK唱評】衛武營音樂廳的萬彩雙琴

衛武營音樂廳落成後,絕佳的音響效果獲得一致好評,也吸引國內外名廠好手將其作為錄音的理想地點。有大師水準的華裔大提琴家楊文信,與合作多年的管風琴家舒密特去年就在衛武營舉行音樂會,同時也錄下精彩的這張以管風琴獨奏搭配二重奏的專輯。 這也是在衛武營錄製的第三張管風琴專輯,管風琴要錄好不容易,如果曾經在教堂聆聽過真實管風琴演奏的聲音,那種被音波與音樂雙重震動,心靈與感官同時湧現的撼動感,絕對畢生難忘。這次環球在衛武營錄製的效果不錯,舒密特很能掌握衛武營兩架管風琴不同的特性。 2018年落成的衛武營-克萊斯管風琴(Weiwuying-OrgelbauKlais Bonn),不只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更是現今國際上頂級的音樂廳管風琴之一。舒密特與楊文信搭檔,選擇巴洛克、浪漫與現代樂派的精彩曲目,混以獨奏和二重奏的方式,來呈現這座亞洲最大管風琴的「萬彩」風貌,這也是專輯中文的意涵。 楊文信畢竟是大師風範,幾首二重奏,在他沉穩深厚的琴音輔助下,管風琴嗡嗡低鳴的聲響顯得格外人性化。巴哈D大調古提琴與大鍵琴的奏鳴曲,充分呈現對位的美感與兩種樂器音色的唱和,管風琴取代了大鍵琴,豐厚的音響延伸,讓大提琴的主體得以突出,又不會成為獨行俠或自走砲。 德國當代作曲家卡爾.霍勒創作於1950年,根據聖詩《美哉主耶穌》旋律,自由發想而作的聖歌即興曲,是整張專輯的亮點,全曲充滿了冷調又肅穆的色彩,混合著幻想即興與現代冷峻的調性,楊文信的大提琴引領著管風琴,吟詠著聖歌的旋律,隱隱透著不安的氣氛,非常值得聆聽。 與福特萬格勒同輩的德國現代作曲家亨德密特,為了追悼英王喬治五世而作的中提琴與弦樂團的組曲《喪禮樂》,是1936年1月19日亨德密特到倫敦演出,意外遇上喬治五世駕崩,臨時趕工出來的作品。儘管是趕工,《喪禮樂》卻一點也不急就章,全曲哀傷的氣氛貫穿,最後樂章使用了巴哈聖詠曲調《如今我站在您寶座面前》,有畫龍點睛之效。以此曲而論,亨德密特是大才。 對台灣的樂迷朋友來說,楊文信與舒密特送來溫暖的禮物,是兩首根據台灣前輩作曲家鄧雨賢膾炙人口的經典《望春風》而作的樂曲,一是臺灣作曲家劉聖賢的改編,另一個是德國作曲家施耐德的版本,兩個改編都美好地呈現出《望春風》感人至深的旋律,讓人聞之幾欲落淚。 第二張CD收錄舒密特兩首巴哈主題的管風琴演奏,分別是巴哈《c小調帕薩卡亞舞曲與賦格, BWV 582》,以及1859年李斯特以巴哈清唱劇《哭泣、哀嘆、憂慮、猶豫》為主題創作的大型管風琴曲。前者有20個變奏,主題在低音聲部反覆出現,後者有30個變奏,傳達出強烈的人類情感,都不是好掌握的難曲,舒密特完美地掌握了兩曲的技法,展現豐富的層次與情感。 蕭旭岑/資深愛樂者 萬彩雙琴 舒密特,管風琴/楊文信,大提琴 Variations of Colors Christian Schmitt, organ/ Wen-Sinn Yang, cello DG 4876596.環球

管風琴嚇人嗎? 巴赫D小調觸技與賦格的「魔力」何來─1

黑暗的秋夜裡,一幢宏偉巨宅坐落山頭。當大門驟然打開時,震耳的管風琴聲猛地劃破了厚重的寂靜,回音在寬廣的大廳中不斷轟鳴…… 如果要講在這樣的場景裡,管風琴會彈些什麼?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旋律,八成就是巴赫的D小調觸技與賦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作曲家當然未曾想見,自己這首大約9分鐘長的作品,如今竟被大多數人視為一種特定類型恐懼音樂的代表、與鬼屋和陰謀活動緊密聯繫——不過如果回顧此曲誕生以來三個世紀的種種,也許就能了解它的意義、用途與目的,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了。 30秒的純懸疑 巴赫是一位技術嫻熟的作曲家、演奏家。在作品中,他努力為路德教堂、宮廷、市議會等雇主服務。學者Christoph Wolff指出,觸技與賦格屬於巴赫展示自己作為管風琴演奏家技巧的作品——對巴赫來說,這類創作可能僅僅是功能性的、一種展示管風琴能力並將他的才華發揮到好處的方式,不帶情感、故事或其他想法。 降D小調觸技與賦格的音樂採用的小調模式,通常與更消極的情感(如悲傷、懷舊、失落和絕望)相關,而它的戲劇性,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從這個沉悶的小調模式之中,卻爆發出引人注意的旋律音形:它的第一個音,是音階的第五音、而不是音階的第一個音,這個意外的音高一開始就帶來不確定感;在開頭的閃爍裝飾之後,D小調音階再迅速下降,再加上背景的寂靜和樂段之間的懸停,造成前30秒的懸疑。在此之後,很多音符的堆疊,又形成一種高度對比的質地,造就音色衝擊與豐富和聲。 管風琴的陰森效果 風琴的聲音進一步增強了這首曲子的「可怕音效」。 在巴洛克時期——大約1600年到1750年——風琴的發展達到巔峰。當時它是技術最先進的樂器之一,音樂家經常在教堂儀式和在教堂舉行的音樂會上演奏風琴音樂。 但正如音樂學者Edmond Johnson所言,許多巴洛克時期受到歡迎的樂器,如風琴和大鍵琴,在19世紀已經過時,被扔在儲藏室裡。積了一個多世紀的灰塵以後,當音樂歷史學家和古樂復興者讓這些樂器重見天日時,對不熟悉它們的大眾來說,就是發出咯吱聲的神秘陌生物品了。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