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恆春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免費露天電影院再現 陪影迷享受魔幻時刻

2024年「天涯海角電影院」以「時光旅程」為主題,帶上比照戲院規格的300吋大銀幕、上百張舒適躺椅,於7/26至10/6前往新北市雙溪區、宜蘭縣員山鄉、苗栗縣泰安鄉、屏東縣琉球鄉,以及嘉義縣番路鄉等地。 片單包括有《竹籬笆外的春天》、《魔法阿媽》4K數位修復版、黃春明紀錄片《恆春》數位修復版、台語片名導梁哲夫1963年經典《高雄發的尾班車》數位修復版,以及去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哈勇家》、最佳動畫片《鷺鷥河》、金馬導演蕭菊貞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與《聽見歌再唱》,所有場次皆為免費入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李智仁表示,除了放映經典之作,團隊更將大銀幕上的故事變成五感沉浸式體驗,特別依照各場次的影片劇情延伸規劃「手作口簧琴」、「社區講古」、「繪本導讀」、「導演講堂」等活動,詳情可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網:https://reurl.cc/LWy0b9查詢。

奇人!南台灣館長愛台灣時間最久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這幾年大家都流行說愛台灣,但是到底誰愛台灣最久?答案絕對不是講話大聲的政治人物,而是「館長」——別誤會了,這裡的館長是「恆春化石工作站」的林館長,不是那位健身館的陳館長。 本名林景文的林館長,是化石界與南台灣最出名的館長,他蒐集台灣化石已經37年,不過展現他愛台灣時間最久的關鍵,還不在於37年,而是他收集到許多有上百萬年歷史的台灣化石,種類之多、品相之完整,都足以傲視全世界! 林館長收集的台灣化石中,有許多螃蟹化石,其中一個上看百萬年歷史的梭子蟹化石,非常完整而清楚,可能是全世界最完整的梭子蟹化石(螃蟹化石照片由林館長授權使用)。 林館長說,他年輕時偶然接觸到化石,就深深被這種經過時間與地質作用而產生的大自然藝術品吸引,後來到了恆春,發現當地化石的種類多而且密集,品質也非常好,就這麼留在了恆春,轉眼已經十多年了。 經常在臉書上大方分享化石尋寶收穫的林館長說,恆春的地質年代大約幾十萬年,發現許多螃蟹、貝類等海洋生物化石,也有大象、馬、牛、鹿等陸地生物化石。林館長認為,恆春有大象化石,可見台灣本來就有原生的大型陸地生物,這也可以推論出冰河時期台灣可能和大陸相連。 要採集化石有訣竅,除了選地點,還要選時間。林館長經常利用大豪雨或是颱風天這種天氣,到恆春半島西台地的頭溝溪、後灣溪、四溝溪等郊區去採集,這是因為恆春山壁的岩石經過大雨沖刷之後,很容易有化石出現,所以他不必像一般人印象中的考古,要在山裡面滿身塵土、拼命挖洞,而是在溪邊直接採集。幾天前林館長去採集時,還發現居然有人在郊區縱火,幸虧及早發現通知消防隊員,沒有釀成更大的災害。 台灣的考古研究是從日治時期開始,1897年(明治30年)粟野博之丞在圓山撿到石器,引起關注;伊能嘉矩和宮村榮一來到圓山發現貝塚,鳥居龍藏又在圓山發現多量石斧、陶器以及骨器等。圓山遺址的發現,成為台灣考古學的開端,日治時期的考古傳承到後來的台灣大學考古學系(目前已改名為人類學系)。 林館長不是學院派,他自力採集研究台灣化石,也打造化石自然園區,希望能給無比珍貴的台灣化石資產,一個永遠的保存基地。 對台灣化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林館長的臉書粉絲專頁「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林館長」,這位台灣化石奇人,不只經常分享化石採集的收穫,也會不定期舉辦化石生態之旅,「以化石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