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寧夏

已找到 7 則相關結果

【有片】寧夏灘羊涮火鍋 絕對的儀式感與美味的完美組合

四次登上大陸國宴,《舌尖上的中國》推薦、受到眾多饕客衷心的喜愛……被譽為羊肉「頂流」的寧夏灘羊,是大陸廚師公認最好吃的羊。但真正的寧夏灘羊涮火鍋,你吃過嗎? 作為寧夏「六特」產業之一的寧夏灘羊,素為寧夏和西北地方人們所喜愛,外地遊客來到寧夏,也會爭相品嘗,一飽口福。 「在人們印象中,灘羊就是手抓、辣爆或者烤全羊幾種做法,且都是餐桌上的好菜點上一兩種即可,但現在不一樣了,灘羊肉不僅可以變成主角,還可以入宴成席」。 羊肉可以做這麼豐富多彩的宴席,手抓羊肉、燉盅羊羔肉、辣爆羊肺……一桌肉味鮮美、濃郁撲鼻、香飄滿堂的菜肴。 在寧夏,「全羊宴」迎賓代表著對賓客最高的尊重,也是主人家誠意的展現,絕對的儀式感,一次吃遍羊身上的各個部位,對台灣人來說,是極為特別而新奇的美食饗宴。 在中國宴席歷史上,「全羊宴」是僅次於滿漢全席的宴席表現形式。寧夏灘羊肉最大的特點就是肉質細嫩,主要得益於肥瘦分布均勻,既保證了肉的口感,不會因為瘦肉太多而過於柴。 寧夏涮灘羊,可以說是最新鮮而驚艷的存在,短短十幾秒沒有一絲絲的腥羶味,只有軟嫩鮮甜的口感,給你滿滿的驚喜。

【有片】太陽神岩畫、跳躍的岩羊 賀蘭山生氣勃勃的遠古與現代

遠在寧夏的賀蘭山位於回族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主峰海拔3,556公尺。寧夏賀蘭山因為大量「刻在石頭上的史詩」的古代岩畫而聞名。這些岩畫並非產生於同一個時期,經過不同時期和不同民族先後鑿刻的。 賀蘭山岩畫都是古代先民在岩石上所繪製和鑿刻的畫像,約有6,000多幅。題材涉及放牧、狩獵、祭祀、戰爭、娛樂等各種不同的生活場景,其中人面像岩畫就有700多幅。 寧夏賀蘭山的人面像岩畫似人而非人。他們有的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著尖形或圓頂的帽子。動物岩畫栩栩如生,奔跑的鹿、雙角突出的岩羊,也有飛馳的駿馬和搖尾巴的狗,以及狐、駝、龜、飛鳥和猛獸等各種飛禽走獸。最特別是太陽神岩畫,太陽神雙目圓睜,頭部有著放射性的線條刻槽,充分反映出古代先民對太陽的崇敬。 岩羊是瀕危野生物種,也是賀蘭山岩壁上跳躍的「精靈」。岩羊屬大陸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常年生活在海拔2000到5000公尺的高山裸岩、岩壁、高山草甸山谷之中,具有極高的攀岩技術,在絕壁和峭壁上自由跳躍如走平地,擁有「岩壁精靈」的美稱。岩羊多次在此地出沒,規模和數量逐年增加,目前賀蘭山岩羊總量已超過4萬隻。 賀蘭山曾經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少數民族活動的地區。有一種說法認為,寧夏賀蘭山是得名於古代鮮卑族賀蘭氏族人曾居於此。另有一說則是,因為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取名賀蘭山。 據史料考證嶽飛足跡從未到過寧夏賀蘭山,而岳飛抗金活動區域在磁縣賀蘭山。岳飛「踏破賀蘭山闕」的雄心壯志還迴盪在歷史的時空中,遊人的驚訝與驚奇的讚嘆聲,卻還在賀蘭山中此起彼落地迴盪著。

寧夏青銅峽旁一百零八塔 見證千年信仰的虔誠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黃河流出衛寧平原後不久,進入東為牛首山、西為分守嶺的兩山夾峙峽谷,稱作青銅峽。在青銅峽旁有座相傳建於宋元間的一百零八塔,澎湃黃河融合虔誠信仰,鑄造出專屬西夏文化的千年浪漫。 西夏是個神祕的國度,蒙古人攻滅西夏後,這個國家好像突然消失了一般。西夏約當為現今寧夏與周圍地區。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曾多次提到西夏,如高手雲集的西夏一品堂,西夏王妃李秋水和天山童姥,西夏公主與虛竹的神奇邂逅等。 西夏黨項族崇尚佛教,選擇特定的地理位置,建造一百零八塔。環顧四周,在千年後仍是人煙稀少,何況是當時的地理條件,要耗費多少的人力、心力與時光,才能完成這對信仰的證明呢? 一百零八塔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僅見的大型塔群,組排列有序,極為規則的塔群,共有108座。坐落在青銅峽黃河大峽谷出口處,攔河大壩以南2.5公里處峽口山面東的山坡上,遠遠望去,整個塔群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三角形。 一百零八塔的建造布局主要是依據佛教文化習慣,將其設計為等腰三角體並按奇數排列,因為黨項族習慣崇尚佛教,所以選擇特定的地理位置,將一百零八塔建在一個似椎形山體上,依山體形狀上小下大修建,如埃及金字塔、西夏王陵等都具有三角體特徵。 青銅峽與一百零八塔同樣是人造的奇蹟,也見證人類為追求生活福祉與精神的歸依,一個是人定勝天,一個是尊敬上天,都是歷史的點滴。

【有片】在寧夏銀川打棒球 台青林智薰播下友誼的種子

在寧夏覽山公園下的球場中,野球工坊棒壘球俱樂部負責人林智薰,正在指導著學員如何揮棒。 台青林智薰是2016年到寧夏的,到了這座慢活的城市銀川,他喜歡這裡的天氣,也愛上西北姑娘,在這裡結婚也在這裡繼續自己的棒球夢。 2016年時,剛好寧夏有個不錯的工作機會,林智薰便決定到西北來闖一闖。一到銀川意外地能夠適應環境,最重要的是,這裡因爲天氣乾燥,幾乎看不到他最怕的蟑螂! 在寧夏組織棒壘隊,對這種當地陌生的運動當然比較困難,是因爲這邊不像台灣有職棒啊!所以隊員都是抱著試試的心情,邊運動邊溝通,慢慢地發展成球隊,更特別的是,也有女生也來參加球隊。 林智薰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打球,他說台灣的一些學長學弟也來大陸發展棒球。林志薰跟好朋友魏晨,共同推動這邊的棒球的發展。 林智薰發現,大陸最近開始積極推廣棒球,闢如福建隊,有一半都是台灣的球員,重慶、四川也有球隊。寧夏目前是沒有省隊的,林智薰的學長學弟們也加入福建省隊。 林智薰平常每周一到五去不同的學校幫上棒球課,包括小學、初中、高中都有,然後還有一個體院,也有幫他們做一些訓練。 林智薰說,上個月也有台灣的小學過來這邊比賽,比分慘不忍睹,差距30幾分,就是基本上都是打着玩,就是讓小朋友跟在打賽的過程中,他們也能交到一些朋友,因爲彼此也都挺好奇,小朋友的互動比較單純嘛,就挺可愛。 記者問:「這麼懸殊的比數,小朋友會不會受傷?」林智薰表示,因爲其實在比賽之前都已經有給他們心理建設了,小朋友們也都知道,反而是開心的互動。 楊尚軒,也是寧夏台商兼棒球愛好者,台中人2019年來銀川發展,現在從事是工程,與廢舊物資循環與自媒體工程師。他說,銀川地大一直一直在建設,慢慢的往從中心往外發展,自己評估狀況OK啊! 在棒球訓練中,一般學員都會準時到場,除非他們有一些自己工作要加班,因爲,畢竟這種成人的俱樂部形式不,大家都還是當作是一個興趣愛好的培養,還是比較屬於自動自發的去參與活動,自己做制服,包含球衣也好啊,或者是訓練服也好,會有專門的人在做設計。 棒球交流在兩岸慢慢升溫,一種拉進距離培養默契的運動在銀川播下種子,這是趣愛好的培養,也是兩岸友誼的凝固劑。

【有片】寧夏「吳忠早茶」親子時光、待友、洽商由一碗八寶茶開始

廣式和揚州飲茶是南方人的日常,在北方位於黃河旁的寧夏吳忠市,由拉麵、八寶茶、牛肉、各式小吃和麵點完美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吳忠早茶」。吳忠自古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既促進了經濟繁榮,也帶動各地飲食文化相互碰撞。 吳忠是大陸少數以人名作為名字的城市,引述《寧夏舊志》云:「寧夏堡寨,以人名、事名、地名......即以其屯長姓名命堡,如葉升、李俊、王太之類是也。」,故認為吳忠堡得名於屯長吳忠。從歷史文獻看,西北人自唐朝起就愛飲茶,因為吳忠人愛吃牛羊肉、奶製品,因為喝茶能解油膩。而茶中的成分也隨著時代變遷不斷變化,逐漸發展成如今的八寶茶。 吳忠早茶早就成為當地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周末、節假日都會來吃早茶,幾個朋友坐一起聯絡感情,有生意的話也在早茶桌上談。對於本地人來說,如果有外地朋友來吳忠,請吃早茶已成為「標配」。 在吳忠,美好的一天就從早茶開始。吳忠早茶大有講究,一盞蓋特製碗茶,融合枸杞、沙棗和遠道而來的核桃、綠茶、桂圓、葡萄乾、冰糖等等,名為「八寶」,其實豐富到十餘種配料的八寶茶,再來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七八種茶點和十多樣小菜……這樣豐富的早茶,開始了慢活的一天。 拉麵、五香牛肉、五香熱牛肉、雞蛋、小菜、黑米烙、素鍋貼、椰蓉紅豆包、紅糖糍粑、富貴餅、葫蘆花煎餅、水煎包、精品涼菜素。這滿滿的一桌,對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來說,看都看不過來,要全部吃下,可能要吃到中午了。飽了胃、甜了嘴、暖了心,吳忠早茶的魅力讓外地客自動地向這個 溫情滿滿的美食城市。

寧夏中衛向天爭地 「逼」騰格里沙漠後退25公里

在茫茫大漠中,人要想辦法生活,哭天搶地是沒用的。要堅毅不屈地向老天發出戰帖,才能存活下來。大陸寧夏中衛市國有林業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就是治沙救地堅毅的西北漢子。 寧夏中衛市地處蒙甘寧三省區界、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祁連山和賀蘭山在中衛交匯,是騰格里沙漠向東擴張的唯一口。荒漠面積3740平方公里(其中中衛境內騰格里沙漠面積1120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22%。上世紀50年代初,騰格里沙漠距中衛城區僅4到5公里間,沙丘每年向前推進4公尺左右,嚴重影響包蘭鐵路安與黃河水生態和民眾生活。 在與沙漠的戰鬥中,中衛人創造了「草方格」治沙法,形成了一套「以固為主、固阻結合」治沙模式。 唐希明的大半人生都在與天地對抗,雖然極其艱苦但為了改善環境,他卻是甘之如飴不斷地發現對付沙漠的方法。他說:「辦法永遠比困難多!」為了綠化沙漠,他還設計了許多新奇的防風沙辦法與種植工具。 唐希明指出,發明的工具可以將植物的根苗種進地下50公分,可以讓它吸收沙漠地下地的水源。種苗工具發明以後,造林存活率提高了20%,勞動成本降低50%。 寧夏中衛經過60多年的艱苦治沙,建設生態防護林、生態經濟林,發展特色農業、太陽能產業、沙漠旅遊業,己完成荒漠化治理398.2萬畝、沙漠治理150萬畝,使騰格里沙漠後退25公里,治理區天然植物由25種增加到453種,植被覆蓋率由原來不足1%上升到42%,阻擋騰格里沙漠前進的腳步,也讓包蘭鐵路不受沙漠影響暢通無阻。

天上的彩虹、寧夏的枸杞 都是五彩繽紛的顏色

寧夏是枸杞的故鄉,產量也是最大的,品質也是最好的。那你知道嗎?寧夏的枸杞五顏六色,真的讓人開了眼界。紅色的枸杞當然是主力軍,但是枸杞還有黃色、紫色、琥珀色、黑色、橙色,有些還是紅顏色青椒味的枸杞,這個沒吃過吧? 人們很早就認識了枸杞。杞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 距今2000多年的《詩經》中,多處提到了杞,如《詩經·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再如《詩經·湛露》中有:「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了枸杞酒,認為枸杞酒:「補虛弱,益精氣,去冷風,壯陽道,止目淚,健腰腳 」。枸杞嫩葉可做為美味的蔬菜,如清代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中探春和寶釵吃枸杞芽兒,「連前兒三姑娘和寶姑娘偶然商議了要吃個油鹽炒枸杞芽兒來」。 枸杞樹是一種多刺落葉灌木,高1.5~2公尺;枝條細長,先端常彎曲,莖叢生有短刺;葉卵狀披針形,互生或數片叢生;夏秋開淡紫色花,有著鮮紅的漿果。 新鮮的枸杞果吃起來有天然的甜味,一點也不輸給台灣的小蕃茄。但枸杞只能用人工採摘,但這也給了當地回民一個可以不用離鄉背井的工作機會。通常也要5斤的果實,才能製作出一斤的果乾。 寧夏的枸杞很早就進入大陸國宴菜單裡,也是習近平指定贈送給各國使節的伴手禮,更是馬雲私下送給阿里核心幹部的養生品,這些都是寧夏人最引以為傲的農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