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台員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王華南專欄】 一、台員與台灣 應為「台員」【dāi-un ,ㄉㄞ-ㄨㄢˊ】而非「台灣」。 「台灣」之「灣」發【uan,ㄨㄢ】調值屬陰平調,即華語之第一聲。 「台員」之「員」發【un,ㄨㄢˊ】調值屬陽平調,即華語之第二聲。 所以就音調來講,「台員」才正確,為何一般皆沿用「台灣」,其理由安在? 1622年荷蘭人初次航行接近現今台南之安平附近海域,曾在航海日誌記載:「正午接近Teyoan嶼北方約二浬處」。 當時安平是一座沙洲型小島,四周被海水包圍,與「台員」本島尚未陸地連接。荷蘭船員原本問當地原住民「小島何名?」但語言不通,島上原住民則以部落名稱「Teyoan」告知,所以荷蘭船員就將該嶼稱做「Teyoan」。 明代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陳第之東番記譯為「台員」,周嬰之遠遊篇譯做「臺員」,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以當時安平至赤崁樓之海灣地形而改稱「臺灣」,鄭成功於1661年攻佔「台員」後,改熱蘭遮城(荷蘭文Zeelandia,原文之意為「海中之地」)為「臺灣城」,鄭氏三代經營期間,來自漳州、泉州各地之移民日眾,但一般移民皆稱呼「台員」或「大員」。 註:漳州腔調發音為dāi-un,台員之「台」由di陽平調變為dāi陽去調。 泉州腔調發音為di-un,大員之「大」由dāi陽去調變為di陰去調。 雖然地名之漢字改為「臺灣」,但是最古早之發音【dāi- un,ㄉㄞ-ㄨㄢˊ】或【di- un,ㄉㄞˇㄨㄢˊ】卻流傳至今,所以筆者認為應該正本溯源,將【dāi-un】或【di-un】之漢字正名恢復為「台員」,兼具教育民眾認識「台員」正名之歷史由來。 二、台語的肢體【kī-t ,ㄍㄧㄊㄝˋ】名稱: 手【tsi ,ㄑㄧㄨˋ】掌【chiŋ ,ㄐㄧㄤˋ】手掌【tsiu-chiŋ ,ㄑㄧㄨㄐㄧㄤˋ】。 鼓掌【kɔ-chiŋ ,ㄍɔㄐㄧㄤˋ】 拍撲也(鼓掌)【ph(h)-phˉɔk-,ㄆㄚ(ㄏ)ˋㄆɔㄍㄚˋ】。 拳【kn ,ㄍㄨㄣˊ】拳頭【kūn-tu ,ㄍㄨㄣㄊㄠˊ】。 手腕【tsiu-u ,ㄑㄧㄨㄥㄨㄚˋ】。 臂【p ,ㄅㄧˇ】肘【di ,ㄉㄧㄨˋ】。 胳腋窿跤(腋窩下)【ku (h)-h-lāŋ-kha ,ㄍㄨㄝ(ㄏ)ˋㄝㄏˇㄌㄤㄎㄚ】。 註解: ◆和「胳」同韻母之「郭」文讀音【kɔk ,ㄍɔㄍˋ】, 廈門腔之口語音【kh ,ㄍㄝㄏˋ】,如:「姓郭」【s-kh ,厶ㄥㄧˋㄍㄝㄏˋ】; 漳州腔之口語音【kuh ,ㄍㄨㄝㄏˋ】,如:「姓郭」【s-kuh ,厶ㄥㄝˋㄍㄨㄝㄏˋ】。 所以「「胳」文讀音【kɔk ,ㄍɔㄍˋ】、口語音可轉為【kuh ,ㄍㄨㄝㄏˋ】。 ◆和「腋」同韻母之「厄」文讀音【ik ,ㄧㄝㄍˋ】、口語音【h ,ㄝㄏˋ】, 如:「災厄」【chāi-h ,ㄗㄞㄝㄏˋ】。 所以「腋」文讀音【iēk ,ㄧㄝㄍ】、口語音可轉為【ēh ,ㄝㄏ】。 ◆和「窿」同韻母之「隆」文讀音【liɔŋ ,ㄌㄧɔㄥˊ】、口語音【lŋ ,ㄌㄤˊ】, 如:「基隆」【kē-lŋ ,ㄍㄝㄌㄤˊ】。 所以「窿」【liɔŋ ,ㄌㄧɔㄥˊ】、口語音可轉為【lŋ ,ㄌㄤˊ】。 正手(右手)【chi-tsi ,ㄐㄥㄧㄚˋㄑㄧㄨˋ】。 倒手(左手)【d-tsi ,ㄉㄛˋㄑㄧㄨˋ】。 手指【tsiu-chi ,ㄑㄧㄨㄗㄥㄞˋ】指紋【chi-bn ,ㄐㄧㄅ゙ㄨㄣˊ】。 腫頭也(指頭)【chieŋ-tāu- ,ㄐㄧㄝㄥㄊㄠㄚˋ】。 手腫頭也(手指頭)【tsiu-chieŋ-tāu- ,ㄑㄧㄨㄐㄧㄝㄥㄊㄠㄚˋ】。 跤腫頭也(腳指頭)【khā-chieŋ-tāu- ,ㄎㄚㄐㄧㄝㄥㄊㄠㄚˋ】。 腫甲(指甲)【chieŋ-kh ,ㄐㄧㄝㄥㄍㄚㄏˋ】。 手腫甲(手指甲)【tsiu-chieŋ-kh ,ㄑㄧㄨㄐㄧㄝㄥㄍㄚㄏˋ】 跤腫甲(腳指甲)【khā-chieŋ-kh ,ㄎㄚㄐㄧㄝㄥㄍㄚㄏˋ】。 頭指【tāu-chi ,ㄊㄠˊㄗㄥㄞˋ】。 大胊拇(大拇指)【du-kū-b΄ɔ ,ㄉㄨㄚˇㄍㄨㄅ゙ˋ】。 註解:參見《韻會》:「申曰脡,屈曰胊。」,五指平伸時,頭指中屈,正如《禮記曲禮》所載:「屈中曰胊。」 《唐韻》:「胊,其俱切。」取「其」【k ,ㄍㄧˊ】陽平調之聲母【k ,ㄍ】和「俱」【ku ,ㄍㄨ】之陰平調韻母【u ,ㄨ】,正切合成陽平調【k ,ㄍㄨˊ】。 二指(食指)【j-chi ,ㄐ゙ㄧˇㄗㄥㄞˋ】。 中指【diˉɔŋ-chi ,ㄉㄧɔㄥㄗㄥㄞˋ】。 尾二指(無名指)【bue-j-chi ,ㄅ゙ㄨㄝㄐ゙ㄧˇㄗㄥㄞˋ】 尾指(小指)【bue-chi ,ㄅ゙ㄨㄝㄗㄥㄞˋ】。 十一指(六指兒)【chp-it-chi ,ㄗㄚㄅˇㄧㄊㄗㄥㄞˋ】 足【chi΄ɔk ,ㄐㄧɔㄍˋ】跤(腳)【kha ,ㄎㄚ】。 跤手(手腳)【khā-tsi ,ㄎㄚㄑㄧㄨˋ】。 腿【ti ,ㄊㄨㄧˋ】 大腿【du-ti ,ㄉㄨㄚˇㄊㄨㄧˋ】小腿【sio-ti ,ㄙㄧㄛㄊㄨㄧˋ】。 跤頭趺(膝蓋)【khā-tāu-hu ,ㄎㄚㄊㄠㄏㄨ】。 跤底(腳底)【khā-d ,ㄎㄚㄉㄝˋ】跤盤(腳掌)【khā-pu ,ㄎㄚㄅㄥㄨㄚˊ】。 正跤(右腳)【chi-kha ,ㄐㄥㄧㄚˋㄎㄚ】倒跤(左腳)【d-kha ,ㄉㄛˋㄎㄚ】。 作者為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曾任華南銀行副理,板信銀行經理退休;多校台語教師,曾受僑務委員會聘請赴全美進行台語教學巡迴演講。著有《台灣人在滿洲奮鬥之憶景》、《華語、台語對照辭典》(上、下)、《台語漢字正解》、《新約聖經台語漢字版》、《由方寸之美看聖經》、《簡明台語漢字音典》等書。 延伸閱讀: 王華南》平假名和台語漢字發音完全相同或近似 ●購書https://reurl.cc/GbKEby ●本文原發表於台灣網路教會,經作者同意轉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