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147 則相關結果

遭刪8成預算? 舊金山交響樂團或將裁撤合唱團

舊金山交響樂團合唱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 Chorus)部分成員稱,樂團管理層已經提議砍掉他們八成預算,此時正值現任音樂總監沙隆年即將下臺的最後一個樂季,勢必再使該團名望受挫。 由80位合唱團員、其中包括32位工會成員聯署的公開信指出,此番預算削減,是隨七月底集體勞務合同即將到期進逼而來。他們認為這是史無前例的行動,並強調合唱團預算僅僅略高於整個樂團年度預算的1%,拿它開刀,無益於解決財務問題,而且合唱團登臺的節目票房表現較好,這樣做根本不合理。 舊金山交響樂團執行長Matt Spivey、董事長Priscilla Geeslin此前已多次強調該團的財務危險,面臨預算短缺、贊助減少、捐款使用受限等一系列問題,並預估下一財政年度預算將縮減1250萬美元,所以撙節是生存之必須,2025歐洲音樂節巡演、兒童音樂節系列都因此取消,SoundBox節目也減少了。 而這些措施,其實已經引起團員與該團長期訂閱會員的不滿,認為這就是沙隆年決定要在2024-25樂季結束時離開的原因。 舊金山交響樂團發言人表示,合唱團是樂團的關鍵部門,善意溝通正在進行,近期也已數次與美國音樂藝術家公會聯盟成員會面,坦誠樂團面臨的財務壓力,並與聯盟代表集體應對這樣的實際狀況。但基於對協商過程的尊重,目前不會透露對話的細節。 不過,聯盟成員卻質疑這個非營利組織經過審計並公開的財務狀況,指出從合唱團約100萬美元的預算中摳下80萬,於其財政無補;可是如果全面地撙節7500萬總預算之中的八成,則可省下6000萬元。足見這樣的削減,是衝著合唱團來的。 原文出處

蕭斯塔科維契再登大螢幕 小說改編傳記新片即將開拍

生於帝俄、長於蘇聯時代、曾於史達林掌權時期兩次遭蘇共譴責,卻在後史達林時代成為黨國模範人物的蕭斯塔科維契,其數度沉浮、或可言或不可言的生平,一向是樂壇歷久不衰的話題之一。此前,據稱由蕭斯塔科維契口授、沃爾科夫紀錄的《證言》一書,已由Tony Palmer執導,於1988年拍成同名獨立製作劇情電影。而今,Julian Barnes 2016年出版、以蕭斯塔科維契在史達林與赫魯雪夫時代生活為題材的小說《The Noise of Time》,又將由波蘭導演Jan Komasa執導、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劇作家 Christopher Hampton改編為電影、首度登上大螢幕。 該片預計於2025年1月開始拍攝,August Diehl扮演主角蕭斯塔科維契、Andrea Riseborough飾其妻Nina。全片故事始於1936年、蕭氏因《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在《真理報》上第一次受到暱名樂評批鬥為「形式主義、布爾喬亞、粗鄙、庸俗」之時——雖然史達林未必就是該文真正的執筆者,但他確實表態支持此文的觀點,導致蕭氏作品一時盡遭凍結——再以蕭氏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訪美之行,以及受命加入蘇聯共產黨並擔任作曲家聯盟主席兩個事件為切入點,再探蕭氏的生活。 原文出處

指揮家費雪接下歐盟青年管弦樂團

歐盟青年管弦樂團(European Union Youth Orchestra)宣布,聘請費雪(Iván Fischer)接替在位十年的首席指揮佩特連科(Vasily Petrenko),為新任音樂總監。 今年他們將從8月在Grafenegg年度夏季駐團時間開始一同登臺演出,後前往紐約巡迴、參加卡內基音樂廳的WOW!音樂節,再作為Bolzano Festival的一部分,進行該團在當地的年度演出;他也將以音樂總監的身分,和行政暨藝術總監一同計劃該團的面試、藝術訓練、演出。 費雪仍將繼續現任的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大會堂管弦樂團榮譽客席指揮、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榮譽指揮之職。他在聲明中表示,自己相信新世代,他們將改變世界——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快來申請、加入歐盟青年管弦樂團! 原文出處

抓住2024的尾巴 葛莉茉、克萊曼、齊瑪曼、拉圖降臨兩廳院

今年的10月至12月,由國家兩廳院主辦的四檔重量級古典音樂節目,邀來鋼琴家葛莉茉(Hlne Grimaud)、小提琴家克萊曼(Gidon Kremer)與波羅的海弦樂團、鋼琴家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與指揮家拉圖(Simon Rattle)率領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他們不只是當今國際樂壇名氣最響亮的音樂家與樂團,過去訪臺的演出,也總在樂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睽違數年的再度來訪,自是令人期待。 其中,10月份的「伊蓮.葛莉茉鋼琴獨奏會」、「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弦樂團」,與12月的「賽門.拉圖爵士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三場節目,將於8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8月8日正式啟售,並推出「2024廳院名家套票」,只要同時購買這三檔演出,就能享有八五折優惠;而11月份的「克里斯提安.齊瑪曼鋼琴獨奏會」,則於9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9月9日正式啟售。 才華橫溢詮釋古典新聲響 曾被譽為「鋼琴才女」的法國鋼琴家葛莉茉,將於10月23日登臺演奏。以乾淨且細膩的觸鍵而聞名的葛莉茉,自1987年和巴黎管弦樂團合作後,即展開傳奇的演奏生涯。充滿色彩的音樂詮釋,讓她在2002年成為德意志留聲機唱片獨家藝術家,並獲坎城年度古典唱片、金音叉獎等多項大獎。此外,她也是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和人權倡議者,並成立狼群保育中心,出版相關書籍。 近年,葛莉茉以德國浪漫派作品為重心,新專輯《給克拉拉》於去年發行,即獲得BBC音樂雜誌五星樂評。本次來臺,她將延續近年於浪漫時期作品的鑽研,演奏貝多芬、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並帶來她廣獲好評的獨到詮釋布梭尼改編巴赫〈夏康舞曲〉,與觀眾分享她細膩的音樂語彙。 小提琴鬼才克萊曼與子弟兵波羅的海弦樂團,也將緊接著於10月25日來到國家音樂廳。出神入化的演奏與豐富的想像力,克萊曼最為人稱道之處,他也因此被指揮大師卡拉揚譽為「世界最棒的小提琴家」,不只演奏深具原創性,更是帶領聽眾認識當代曲目的入門導師。在他的推廣之下,來自北歐、東歐和南美的當代音樂創作,逐漸受到樂迷關注。 本次克萊曼與波羅的海弦樂團除了將以絕佳默契展現阿根廷作曲家希納斯特拉、皮亞佐拉與喬治亞作曲家坎切利等人的作品,也將與拉脫維亞鋼琴家歐索金斯(Georgijs Osokins)攜手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透過多變的音色及獨特的語法,細膩詮釋古典新聲,引領觀眾體驗聲音的無限可能。 鋼琴巨擘、指揮大師與經典天團 曾於2019年來臺並造成轟動的鋼琴巨擘齊瑪曼,將再次於11月20日至21日,連續兩個晚上為樂迷獻上琴聲絮語。來自波蘭的齊瑪曼,是魯賓斯坦「金鈕扣」傳人,和蕭邦一樣享有「鋼琴詩人」美譽,卻如匠師般熟悉鋼琴的結構與機械原理。而他之所以能進入當今最偉大鋼琴家的行列,除了新穎與原創性的演奏,更是因為他精心、縝密鋪排的每場演出總引人入勝。 正是這份職人精神,讓齊瑪曼經常花費數年鑽研樂曲、編纂他的個人詮釋。然而他相信「藝術的最終成果,絕對是在音樂廳裡實現的。」因此本次齊瑪曼來臺演出將不事先公布曲目,讓最真摯的琴聲、最動人的驚喜,盡數保留給親臨現場的觀眾。 而12月1日至2日,則由拉圖率領六年之後再度訪臺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BRSO)來臺,除演奏擅長的德奧後浪漫管弦樂作品、二十世紀先鋒派經典,和馬勒深刻的第七號交響曲;被拉圖讚譽「演奏充滿詩意」的鋼琴家趙成珍,更將與之攜手演出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趙成珍深沉、情感豐沛的演奏,搭配拉圖和樂團細緻且深厚的詮釋,將會是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禮讚。 原文出處

AI教音樂 全球第一位人工智慧吉他老師面世

人工智慧音樂教育平臺MusicMentor.ai推出全球首位AI吉他老師,期待透過提高近用性、個人化和參與度,改變人們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 該平臺標榜運用AI技術,提供適合個人程度、腳步、喜好的客制化學習體驗,可以隨時擔當知性夥伴,提供音樂資訊和漸進式的明確指引,而且能夠快速準確地回應學習者的需求。平臺創立者Jonathan Boyd認為,傳統方法雖然有效,但也可能相當僵化耗時,他們的目標就在讓人可以更容易、更輕鬆、更有效率地學習吉他,藉由AI為各種程度的學員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專屬體驗。 這位AI老師可以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資訊、回溯歷程、制定目標,適時主動提供學習指引,並便於隨時複習、追蹤技巧進步,增進學習效率與樂趣。MusicMentor.ai目前也提供註冊免費試用,讓人體驗AI音樂老師的教學能力。 原文出處

【MUZIK唱評】—王羽佳維也納獨奏會

2022年這場在維也納金廳的現場演出,聽眾可以看到有關錄音資料、樂譜版權授權紀錄呈現在解說最後頁,這些重要而基本的資訊記載看似細節,其實恰好呈現有關製作環節是否精細,值得國內有關企劃製作學習。 這場演出所呈現的是,一位已經在樂界江湖中打滾好一段時間的中堅人士,要如何憑藉本身各項能力,在現場演奏中成功激起在座觀眾共感。王羽佳的選擇方案,就是透過曲目安排,藉由不同的節奏、音響變化,營造放鬆、相對放鬆、緊張、更緊張之間的情緒,主導聽眾的感官情緒。王羽佳在此種方式下,得以表現她運用相對輕淺的觸鍵方式,反應在節奏處理轉換上的長處。面對當代樂曲,王羽佳為求表現精準,也採用現場看譜,以求更穩健甚且精確的表現。這在新冠疫情逐步回溫的演奏活動中,已經是演奏者在因應行程變化中的「新當下」。愛樂者對此也可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去面對。 總體而言,作為王羽佳生涯代表性錄音之一,這張專輯目前擔得起任務。王羽佳真正彈得讓聽眾會起嗨的曲目,筆者以為是在從史克里雅賓《第三號鋼琴奏鳴曲》過渡到卡普斯汀的兩首《前奏曲》(作品53,選自《爵士前奏曲》)然後,王羽佳在下半場貝多芬《降E大調奏鳴曲(狩獵)》是演奏傳達音樂本身的節奏感行進緊迫感,得以達到作曲者本身希望傳達的行進張力。就曲目設計而言,能成功達到演奏者所想傳達的主題的就是好設計。趕上李蓋惕百年主題的選擇,是以接近十分鐘的兩首《前奏曲》作為致敬,這也是屬於王羽佳的守備範圍,有著可預期表現之內的處理,也證實她對音樂繁雜節奏、音型的處理有其長處。 至於四首返場音樂,最後用葛路克—喬望尼.斯甘巴蒂改編曲《旋律》收尾,剛好是跟這場音樂會未現的拉赫曼尼諾夫演奏浪漫傳統致敬,也有祝福觀眾道別之意。愛樂者應該也知道這首是佛萊瑞揣在口袋的常年返場曲之一。以王羽佳直接火燙的音樂個性而言,此一安排已屬用心與巧思的處理,令人為之莞爾。 任育德/Muzik資深樂評人 原文出處

史特拉第瓦里名琴首度NFT化

Galaxy Digital向Animoca Brands共同創辦人蕭逸提供數百萬美元貸款,其抵押物為一把代碼化(tokenized)的1708年史特拉第瓦里名琴及其NFT。 該琴名為「凱薩琳女王」,最初是威尼斯俄國大使買來獻給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王(Елизаве́та Петро́вна,1741-1762年在位)的禮物。他去世後,王位與名琴都由凱薩琳女王繼承。1951年,該琴歷經在倫敦與巴黎的流轉,來到紐約;2023年,蕭逸透過Tarisio在紐約的拍賣,以900萬美金代價購得此琴。 Galaxy Digital透過旗下虛擬安全公司GK8,製作該琴的NFT,待蕭逸償還貸款完畢,即可恢復對此琴的所有權。這也是史上首度以高價名琴之實體加數位資產進行投資活動的先例。 「凱薩琳女王」目前將在香港由監管者保管,直到Galaxy Digital與蕭逸雙方同意結束為止。 蕭逸表示,身為擁有古典音樂背景的科技人,此事對他而言意義非凡。該琴是第一把受到代碼化處理的頂級名琴,他很興奮於協助開拓特殊資產的新經濟模式,同時保存與分享的不只是一件珍稀樂器,也是一頁歷史。 原文出處

大都會2023-24樂季總上座率逾7成 當代作品表現不俗

起covid-19疫前2018-2019樂季的75%,仍有回升的空間。 美聯社報導指出,計入部分票券的折扣之後,該院2023-24樂季獲得64%的票房潛在收入,高於2022-23樂季的57%。 大都會行政總監蓋爾伯(Peter Gelb)表示,觀眾中,有85%是單獨購票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4歲;而訂閱會員的平均年齡則是70歲。當代歌劇吸引了新的觀眾群,在該樂季的84934位首次購票者中,大約有21000人是買票來看當代作品的,其中又有一成的人接著購買了另一場當代製作節目的票券。 在蓋爾伯與音樂總監聶澤賽金(Yannick Nezet-Seguin)的銳意經營下,當代歌劇在大都會愈發興盛。以票房來說,最出色的莫過於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s)上座率高達78%的創作《X:馬爾科姆·X 的一生與時代》(X: The Life and Times of Malcolm X),即使與最熱門的經典劇目同列爭鋒,其成績也僅次於莫札特《魔笛》(87%)、比才《卡門》(81%)、普契尼《杜蘭朵》(81%)。 不過這當然不表示此處搬演的當代作品都叫好叫座,像是該院舞臺首見、以西班牙語演出的拉丁美洲歌劇《lorencia en el Amazonas》,上座率就只到68%;其它境況類似者,尚有Terence Blanchard的《Fire Shut Up in My Bones》(65%)、開季之作《Dead Man Walking》(62%);而眾星雲集的《The Hours》(61%),還有John Adams的《El Nino》(58%)則屬敬陪末座。 然而,相對來說,部分傳統名劇同樣也有票房不振的狀況,例如,華格納《唐懷瑟》(64%)、威爾第《假面舞會》(56%)、普契尼《蝴蝶夫人》(75%)、普契尼《波希米亞人》(74%)、威爾第《納布果》(72%);連新製作的威爾第《命運之力》,也不過售出71%。 該院總營利從上一樂季的2億8千多,增至該樂季的3億3千多萬美元;但收到的捐贈仍為1億8510萬美元。 另外,根據稅務資料,聶澤賽金的薪資從119萬漲到了130萬美元;Peter Gelb也從109萬加薪到137萬美元。 原文出處

【MUZIK唱評】—人氣鋼琴家任奫燦的蕭邦練習曲全集

任奫燦在25歲以下的新秀鋼琴演奏者中展現高人氣,與他在2022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中奪得首獎的參賽表現有關。賽事呈現各參賽者抗壓力結合藝術表現力那些「無法再現」的即刻反應,夠「真實」,也讓人認識到這位在音樂中展現熱情的少年。由於范克萊本大賽有設定幫助得獎者以固定數量演奏會「行銷」的環節,藉此使得獎者累積現場演奏的經驗值爭取曝光,學習在商業市場中生存。聽錄音的樂友得等到演奏者簽訂唱片公司之下,才能聽到演奏者第一張商業錄音,論話題性自是滿點。 手快、巧,能彈出穩定音樂長句、有韓國鋼琴家撐過大賽的共同要件體力,是任奫燦在范克萊本大賽影片中所見的特性,也同樣地反映在這張專輯中。舉凡蕭邦練習曲中凡需要跑動的上下行樂段,演奏者都能自在彈過去,而且平整而穩定,有技術到位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任奫燦在這兩組曲目擁有名家諸如波里尼技術傑出錄音之際,仍然能給人在機械化的既有曲目印象之外,帶有層層推進的畫面感,這種無所畏懼的情懷散發的光與熱,讓整組樂曲聽下來會帶有變化感,這在他的年齡層中是可貴的特質,也會讓聽者為之眼睛為之一亮。這讓人對他未來如何在錄音中呈現單樂章篇幅較長的樂曲充滿期待。 任奫燦當下面臨的課題有二:一是學習如何不在繁忙的行程及長程移動中耗竭自己的音樂熱愛,甚至是受到傷病困擾;二是持續累積實力及對音樂的理解。這些都是他在現階段展現光熱之餘,要在職業演奏走得更為長遠的關鍵。 任育德/資深樂評人 原文出處

AI公司推出合法授權平臺 管控資料運用

Musical AI(前身為Somms.ai)推出新的版權管理平臺,以合法授權用於訓練AI生成音樂的資料,並收取費用。 據Musical AI指出,目前AI世界在訓練模型時使用的材料,缺乏授權與發布系統的問題愈來愈受到關注,而新平臺正是為了處理AI生成音樂或藝術大幅度借鑒已有作品,卻未經過適當授權或給付對價的問題。他們稱此平臺將在所有權人(唱片品牌、發行者、藝人)與AI生成公司之間,扮演「安全中介者」的角色。 該公司團隊囊括有經驗的企業家、AI研究者、前音樂從業人士,顧問委員會會成員包括音樂授權專家、洛杉磯精品音樂技術諮詢和顧問公司CrossBorderWorks 的創始人兼執行長Vickie Nauman和科技企業家Alastair Crol等。Musical AI執行長 Sean Power說明:AI生成產品大放異彩,背後有賴於高價值人類作品之輸入。未來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一是將這些輸入視為沒有明顯價值、可以互換的東西,這是某些AI公司正在推動的方向;另一個或許更好一些的方式,是堅持這些音樂、藝術、文字、想法,是透過人類勞動而生,所以具有價值——如果這樣,那自然就需要一個分配平臺,而這就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對所有權人而言,平臺提供工具,讓他們可以監控自己的作品如何受到使用、要求下架未經授權的內容、為其受到AI運用的程度設限;而對AI公司來說,平臺讓他們有了近用資料庫的途徑,可以使用授權完成資料來訓練模型,並了解每筆元資料如何被用於生成新的内容。 Musical AI稱其為帶頭通過生成式AI監督機構Fairly Trained認證的公司之一,新平臺可以追蹤每筆資料對AI生成內容造成的影響、劃定個別資料對特定產出內容的貢獻程度,有助於公平分配與支付所有權人費用。該公司共同創辦人、營運長Matthew Adell指出,當下的問題在於,許多AI公司同意音樂和智慧財產所有權人應該收到相應費用,但這些人卻沒有控制與監管其智慧財產如何受到運用的機制。他們推出的平臺為音樂資產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所有權人和AI公司雙方都能公平合法地進行商業行為。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