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的時間,距離第十屆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開演,只剩下3天的時間了。
記得1993年首度舉辦TIPC,是憑著一股衝動「摸石子過河」,想讓世界走進來,也想讓台灣走出去。如今,在全球打擊樂發展不到百年的歷史裡,台灣不折不扣地扮演起發展了重鎮的角色──來自台灣的打擊樂好手,在國際上脫穎而出、發光發熱者,有如過江之鯽;而外國的打擊樂家,更是以來台演出,作為一種「國際認證」。這是我當時舉辦TIPC所想要達到、卻沒想過的境地。
當然,困難、挑戰與挫折,並不會因為舉辦到了第十屆,就變得比較少,從節目的嚴選、資金的籌措,到人力的調度、觀眾的培養,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現下,要舉辦一個藝術節,好像並不會太難,但以一個民間團隊的策劃、籌辦之力,要能堅持二十多年、舉辦到第十屆,對我來說,那「追夢」的歷程,就像是一趟從零到無限大的旅程。
正因為國際交流活動日益頻繁,為了延續TIPC的口碑能量,並考量民間團隊所能負荷的適度周期,原本三年舉辦一次的TIPC,從第10屆起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讓未曾改變的初衷,能夠發揮更大的綜效。
世界的腳步愈來愈快,我們就不能以過往的成果而自滿,很期待、也很需要大家與我們一起「追夢」,共赴這場由打擊樂所構築的藝術盛會!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