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Esther Schipper下月來台敍舊見藏家

在台北出生、台南長大的Esther Schipper(艾斯特·施佩爾)畫廊主人,對台灣有著天涯呎尺的印象。她將趁下(元)月台北當代藝博會開展,到台灣逗留一週,順便返回台南敍舊

從出生到離台,前後7個年頭,有他褪色童年印象,但畢竟離開太久,把「ㄅ夂冂匸⋯」忘得一乾二淨,但是每每遇到台灣人聚集的場所,她還是會很直覺地拉長耳朵,仔細聆聽。然而有聽沒有懂的現實,偶爾讓她有著些許惆悵。「回鄉看看」的慾望,沒有止息過⋯。

父親是法國籍歷史學家,母親則為荷蘭籍藝術史學家,早期因為父母研究工作關係,千里迢迢被派駐臺灣工作,她在台北出生,後來隨著父母移居台南,度過她府城的靑澀童年,7歲時父母工作已告一段落,因此離開台灣,返回巴黎定居。

因為母親藝術史學家的角色,成為她對藝術啓蒙的導師,在阿姆斯特丹美術館是她接近藝術的早期觸媒,也是重要養分。

1989年隨著情感成長的微妙情愫,她移居德國,最早在科隆落腳,成立了畫廊,之後Ester又因為愛情,搬到柏林,畫廊當然也遷到柏林。

喜歡藝術,是從小養成,是生活當中重要的一部份,她在自己開畫廊之前,曾經幫Monika Spruth Gallery 工作過,就是幫片盯著畫廊。然而,在那裡她寫下Rosemarie Trockel油畫的完售紀錄,讓她對藝術經紀的信心倍增,從此也走上藝術不歸路。

別人都說她的畫廊是專賣概念性的藝術家,對她來說,藝術不只是在畫布表現,而是能用不同形式、不同媒介、表現出藝術家對美學的解釋。她希望自己的畫廊,充分把所代表藝術家的內在與種類,充份向外界說明淸楚,一旦故事說得夠清楚,就容易爭取藏家的青睞與信任。

因為這份用心,Esther Schipper幾乎被藝術圈所肯定,大家公推她是「什麼都能銷售」的畫廊主人。

如眾所皆知,柏林藝術氛圍,偏重學術,做生意賣畫相對困難,因此大家都會選擇參加世界各地的藝博會。Esther Schipper也有類似景況,因此,她一年要參加上十來個藝術博覽會,從年頭到年尾,馬不停蹄。

她一向重視藝博會展出前的沙盤推演,從藝術家與作品的挑選,現場空間規劃,模型打造,她必然親力親為,滴水不漏。

這樣的彈性搭配,Esther Schipper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忠誠度極高,許多都是從1989年畫廊成立就開始代表迄今,不棄不離,也沒有翅膀硬就他飛跳槽的困擾。

明(2019)年對Esther Schipper來說,意義不凡。Esther Schipper畫廊即將慶祝30週年,彷彿一個努力打拼的年輕人,走上「30而立」之齡,意味著更多的自信、自勵、豐盈與圓滿,彌足珍貴。

12月1日午后,我們相約在Esther Schippe明亮的畫廊裡,大廳正展出知名藝術家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作品,鋼絲、燈籠、薄彩系列作品,嶄新的創作理念,淡淡的清雅脫俗,在高挑通透展間,非常吸睛。

一頭澎鬆金褐色短髮的Esther Schipper,黒毛衣褲裝,裹著藍色大圍巾,有著職業婦女的俐落幹練又不失親切,Esther Schipper列名全球影響力百大中第53名,是少見的傑出女畫廊主人。咖啡色大眼鏡框下,有對瞇瞇眼神的暖意,令人如沐春風,在瀟索冷冽的柏林冬天,特別深刻。

她很健談,時時閉目凝神,追憶往事⋯:1989年,她在科隆開業,舉辦了一場大創意秀。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除了她擁護90年代的許多重要藝術家外,她也經歷了許多變化——搬遷到柏林,與約翰恩·加萊裏合併,然後被吸引與說服,去年還開闢了由Selldorf Architects設計的新空間,畫廊展示空間之外,半書店中庭,別具巧思。

今年,布朗森美術館還舉辦了一場名為「大創意」的展覽,這是一次大型的慶祝性回顧展;而Esther Schipper珍視藝術家的能量,也能適時給予肯定,因此積累出非常友善的互動關係。

翻開她所代理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Phillippe Parreno)、蒂諾·塞加爾、托馬斯·薩拉奇諾、Simon Fujiwara: ⋯等,越來越被外界肯定,她的的慧眼、努力,居功厥偉。近期與希托·斯蒂耶爾、西蒙·富士瓦拉簽約,為畫廊增色。班加羅爾極簡主義者Prabhavathi Meppayil的鞭打式、印記式的模擬器《移情I》和光譜作品,也是現今被藝術圈恭維肯定的焦點。

藝術是信仰,藝術是堅持,一步一腳印,Esther Schipper用將近30年時間,證明自己的信仰與堅持,雖然辛苦,卻也果實累累,廣受敬重。

而藝術產業,與收藏家之間,貴在知識性的分享,美感經驗的交流,從交一個朋友開始,到作品詮釋,藏家售前售後服務,甚至未來的二手轉售,那種微妙,盡在不言中。

下月來台北參加「台北當代藝博會」,Esther Schipper給自己保留一個星期時間,除了真正的藝博交易,拜會藏家之外,她希望留一些時間給台灣的鄕間小鎮,也許去爬爬山,賞賞景,嘗嘗在地小吃,還有回味一下她神牽夢縈的咫尺天涯。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