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獨家】生活就是音樂的音樂家

 【記者黃琮賀獨家報導】楊婕妤是一名音樂老師,平時也有兼職從事其他工作,音樂是她的夢想,但不是唯一的人生選擇,相較起全職的音樂家,她說這個頭銜太重了,或許其他的作法能更加充分表現自己對於音樂的熱忱,她扎根於推廣與分享音樂的素養,讓音樂成為自己生活的部分,也感染他人。

 從事音樂推廣工作的她說自己的學生橫跨老、中、青三代,每次的教學過程中,都從這些學生的身上想起自己逐夢的過往,那種對於熱衷的事情純粹、直往的勇氣,楊婕妤要成為躍動的音符,吹奏自己的音樂人生,也帶領著學生進入音樂的浩瀚領域。

圖/楊婕妤提

 楊婕妤說自己會開始接觸音樂要從媽媽的故事說起,媽媽是護理師,在民國67年護校畢業後開始每個月存兩千塊,為的就是買一台屬於自己的鋼琴,一圓音樂的夢想,婕妤說,「一個女孩的青春,將近十年的儲蓄,十幾萬的夢想,在當時多麼有重量。」

 那台媽媽的鋼琴成為婕妤兒時的玩伴、老師,陪著婕妤走上自己的音樂旅程。

 求學的歲月,婕妤雖然不是就讀音樂科班,但是自己和媽媽規律地在外頭的音樂教室上鋼琴課,國中的時候,自己被同學找去學習長笛,加入了管樂社團,爾後開始日複一日每天練習。

 「那時我不是唸音樂班,但是我所待的班級都是管樂社團的同學,所以除了與一般生一樣上著制式的課程外,我們還需要有額外的時間練習。」

 音樂在青澀的歲月有了多樣的色彩,婕妤說那時雖然很忙但不覺得辛苦,或許也是音樂本來就是自己從小嚮往的東西,不過在高中那年,對於音樂的態度有了轉變,她說當時參加樂團、練琴像是興趣,不過在面臨大學的選擇上,對於專科音樂系所的想法不斷在腦海中載浮載沉,沒有待過音樂班的婕妤起初沒有自信,她說,「我知道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在技術上一定會差人一截,後來想如果要考,那就要再更加努力。」

 高二高三那年,為了能以音樂術科考上大學,婕妤開始一連串的魔鬼訓練,家在桃園的她每週都要通勤至台北,到知名的音樂老師家中上課,她說,因為基礎不夠穩固,老師對於教學就特嚴苛,曾經單吹一個音就耗費了幾個小時,老師火了,自己也吹糊塗了。

 婕妤說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爆發了SARS疫情,淪陷的醫院離老師家裡很近,自己又是坐火車通勤,媽媽擔心在公共空間裡受到感染的機會增加,希望能向老師請假一次,等疫情控制過後再去上課。

 婕妤要我猜猜老師怎麼回應,我說老師會批准吧,太危險了,她搖搖頭說,「老師說,這次如果不來上課,以後也不用來了。」

 魔鬼訓練有了成效,後來婕妤考上了大學的音樂系所,大學的課程讓她在音樂的世界裡悠遊四年,她說剛踏入專科的音樂系所其實很害怕,沒有專業的知識背景,一下就進入音樂的殿堂難免受挫,但是也是因為如此,她才了解「音樂」更為寬廣的世界,她說,「以前都不知道音樂學理上的知識背景,浩瀚的音樂領域,大得令人著迷。」

圖/楊婕妤提供

 她分享到過往的訓練太過注重在技巧地吹奏上,在專科的音樂領域中,開始接觸吹奏技巧以外的世界,「以卡門幻想曲這首為例好了,以前的訓練或許著重在吹奏技巧,但是專業系所的課程中卻從不同角度去了解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這首曲子表現的是一位吉普賽女郎豪放、勇敢追愛的性格,我在吹奏時,試著臨摹這樣的情境,讓演奏時更加動人,讓曲調有了生命。」

 現在婕妤是一名音樂老師,她說音樂讓她知道自己的生活要往哪個方向前進,遇到困難時她會想起母親那台彈奏青春回憶的鋼琴,對婕妤來說,那台鋼琴提醒著她,媽媽年華歲月裡,對於夢想的付出與堅持,提醒著她要永保對於音樂單純熱愛的心。

 她說自己要成為那台推動她逐夢的鋼琴,讓音符像種子一般,栽植在每個對於音樂有夢想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