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8日宣布,美方將針對包括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多處網路詐騙據點,正式祭出新一波經濟制裁。他指出,近年來美國人頻頻淪為電詐受害者,僅2024年估計損失金額就超過100億美元(約3034億新台幣)。近來,美方多次指控東南亞電詐與大陸當局有所掛勾,未來美方是否會施壓陸方解決電詐問題,仍有待觀察。
盧比奧在聲明中指出,東南亞地區透過詐騙來剝削美國人的犯罪行為持續增加,去年來自東南亞的詐騙犯罪已讓美國人損失至少100億美元;美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同日表示,此次制裁鎖定9個與緬甸「瑞谷口」(Shwe Kokko)詐騙中心相關的目標。
盧比奧續指,相關電詐據點背後由克倫民族軍(KNA)撐腰,而該組織早已在美方制裁名單上,被指涉及跨境犯罪與強迫勞動,逼迫工人替其操作詐騙。
制裁名單中還包括4名個人與6間公司,其中部分在柬埔寨經營園區,逼迫被困勞工從事加密貨幣投資詐騙,受害者遍及美國、歐洲與大陸。美國財政部聲明強調,這些措施旨在切斷犯罪集團牟取暴利的管道,並防止強迫勞動、虐待甚至性侵等嚴重人權侵害。盧比奧呼籲,相關國家不應容許自己領土淪為犯罪天堂。
盧比奧聲明中點名湖南出生的佘智江為詐騙帝國核心人物,此次佘智江與其名下的緬甸、柬埔寨實體公司一同被納入「特別指定國民」(SDN)制裁名單。此外,來自雲南、廣州、福建等地、後來取得柬埔寨國籍的多名原陸籍業者,也因涉入西哈努克市與巴域城的詐騙園區遭美方制裁。
與此同時,大陸近來也對跨境詐騙展開大規模掃蕩,據公安部通報,今年以來已集中遣返5400名在緬甸妙瓦底等地被抓獲的陸籍涉詐人員;「瀾湄執法合作中心」今年1月也曾宣布,過去5個月中方與中南半島五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聯手破獲超過160起詐騙案件,逮捕7萬餘名嫌犯,並解救160多名受害人。
不過,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7月一份報告卻直言,東南亞多數大型詐騙園區與大陸「一帶一路」特區有關,部分幫派透過與當地政府建立互利關係,藉此經營跨境犯罪。報告指出,北京在打擊針對中國國民的詐騙上展現高壓作為,但對於鎖定美國受害者的犯罪行為卻缺乏積極性。美方更警告,中國藉「打詐」名義強化在區域的執法存在,實際上恐進一步擴張在東南亞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