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丹/整理報導】近年來,進口茶混充臺灣茶販售的亂象時有所聞,國立中興大學生科中心蛋白質譜核心實驗室花費2年時間,建置了鑑定茶葉產地的網路平台,建立國內外23組不同產區茶葉的蛋白質分子標誌,找出每個茶區獨特的指紋,只要經比對就可辨識茶區。
研究團隊成員興大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賴建成與博士生簡涵如本身愛品茶,加上簡涵如的未婚夫家中開設茶行,更瞭解魚目混珠的茶葉對於茶農及茶行的嚴重影響,因而投入茶葉產區的指紋圖譜建置。
該團隊利用蛋白質體學技術,運用二維膠體電泳搭配液相層析串聯高解析質譜儀 (nano-LC-MS/MS),以新穎的生物資訊學方法,探討國內外23個不同產區的春季青心烏龍茶葉的蛋白質表現差異,從中找到可供辨識的20個蛋白質分子標誌,此成果已於今年中發表於食品科學領域排名前5 %的期刊食品化學 (Food Chemistry) 。
賴建成表示,蛋白質表現與茶樹生長環境與製茶過程有關,目前建立的23個產區包含臺灣、印尼、越南、印尼等國內外產區,預測的準確度可高達95.5%。
賴建成指出,臺灣雖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產地證明標章來保障茶葉的品質,但茶葉的鑑定主要還是由外觀、水色、香氣、滋味等主觀方式來判別,缺乏科學客觀的辨識方式,未來此平台可應用於檢測茶葉產地並輔助茶農建立自產茶葉的生產履歷,確保臺灣茶葉的地位;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飲用安全性獲得提升,也減少茶葉買賣糾紛。
賴建成表示,此研究成果感謝興大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朱彥煒教授提供生物資訊學的協助,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曾志正教授與農委會茶改場文山分場巫嘉昌課長提供來自23個不同產地之茶葉樣品,以及博士後研究員莊昱珉博士的實驗協助,未來仍持續相關的研究與技術開發,並擴大產區資料庫,提供更好的分析平台進行鑑定。
賴建成目前負責興大生科中心蛋白質譜核心實驗室之營運,利用實驗室之高階質譜儀提供校內外單位蛋白質身分鑑定及其他相關質譜服務,自100年起至今,校內外服務單位總計有64個單位與128個實驗室,服務成果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