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凡是生物,都離不開時間與空間,即使是一株植物,也有它的時空性。常有人說:忙得沒有時間來禪修;其實每個人都有時間,除非他往生了,時間、空間的觀念才會消失。所以,人的一生,都脫離不了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真正的禪修包含了四度空間:
1.物質的空間,就是身體(生理),
2.理性的空間,就是意識(心理),
3.精神的空間,就是潛在意識(過去世的業識),
4.靈性的空間,就是與宇宙融合一體(智慧)。
如果你能透過禪修,得到大自然、大宇宙的力量,那麼不論是身體、意識、精神,還是靈性,都能得到昇華;這一生不但可以過得多彩多姿,還能獲得更豐富的能量,更開闊的思想,在人生中,必能成就一番大格局的作為。
第一度空間:生理的空間
一般的坐禪或氣功,只限於第一度空間,也就是身體的空間,氣只在皮肉之間循環。如果能透過正確的禪坐方式,讓氣進入到骨髓、到神經系統,就可以感受到整個身體的變化,一段時間後,甚至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氣在人體內的變化
空氣→元氣→真氣→靈氣→靈電→靈光
當空氣進入人體後,就變成元氣,這個過程並不需要練習,因為呼吸是生來就會的本領。可是一般人都是採取胸腔呼吸法,氣是往下走的,所以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衰老。如果能改成腹部呼吸,讓氣向上提昇,把元氣提昇為真氣,就可以延長壽命。
練氣時,如果是從皮肉之間導氣,是真氣;如果是從骨頭上面的神經來導氣,便是靈氣,靈氣比真氣更強、更好。如果再深入到骨髓神經,那麼導出來的氣就是靈電。由靈電再精煉,可以從骨髓裡面產生光,這就是靈光。
在導氣之前,必須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也就是養氣的功夫,比方當你在禪坐練呼吸的時候,如果吸進來的氣有十分,只要呼出去七分,保留三分在體內養氣,等到氣養足了,導氣才有用,否則只是虛有其表,並無實效。
融合先天之炁與後天之氣
每個人在腹部都有一股先天之炁(即身體本有之氣),當我們利用腹部呼吸把空氣吸進體內與先天之炁會合,久而久之,先天之炁會愈來愈強,此時你可以將這股生命的能量補充到各器官、組織、細胞,維持正常運作。所以不要小看禪坐養氣的功夫,這可是最自然、最健康、不必倚靠藥物的方法,直接以呼吸來養生。
養成腹部呼吸的習慣,是學習禪坐最重要的第一課,學會了腹部呼吸,不但可以讓氣從皮肉深入到筋骨、骨髓、神經系統,增強身體健康,還能延長壽命。由於這種氣的運行都是在「靜」中進行,所以當我們靜下來的時候(比方在禪坐中),便可察覺這種身體內部的變化,當然這需要花時間來練習。
胸部呼吸與腹部呼吸的比較
第二度空間:意識的空間
坐禪為什麼一定要盤腿?
學禪坐最重要的,就是要超越自己,包括超越身體、意識、精神及提昇靈性;而第一步就是從超越身體的障礙(諸如酸、痛、麻…等)開始。如果你連自己本身的問題都無法突破,無法掌握,那些操在他人手中的,比如人際關係、事業的成敗等等,又如何去克服?所以要利用盤腿來訓練自我超越的精神。
如果你能克服禪坐時生理上的酸痛麻,就可以進入到第二度空間:意識的層面。
坐禪可以補充腦力
人的思想瞬息萬變,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甚至連晚上睡覺的時候,大腦也得不到徹底的休息,所以老化得很快。當腦細胞退化到不能維持原有功能時,就會變成癡呆症,由此可知,老年癡呆症是因為用腦過度而造成的。
透過禪坐,正可以彌補這種缺憾。因為禪坐的時候,身心會自然放鬆,不但生理可以得到一種特殊的休息,同時腦神經的活動也會暫時停止,讓大腦得到休息。
當大腦獲得充分的休息之後,會變得更清醒,可以很快發現許多生理上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會很敏銳的發現、感覺出體內器官的健康情形。這是修行一段時日後自然會產生的反應。
如何排除禪坐時的妄念?
可是偏偏在禪坐中,妄念、雜念特別多。其實妄念是一種意識活動,如何才能讓它止息不動呢?很簡單,就是在不需要用意識思考的時候把它空掉,怎麼做?以下4點可提供讀者參考:
1.安排禪坐時間:最好選在不會受到干擾的時候來禪坐,比方在晚上的九、十點,因為此時比較不易受電話打擾,或是一大早起來坐,早上精神好,比較清淨,妄念也較少(白天因工作忙碌,勤於用腦,故妄念較多)。
2.選擇清淨場所:初學禪坐者,心較不定,可選在清淨的場所禪坐,比如像書房。
3.專注脈輪:就是把注意力放在體內的關竅上,一心一意守著它,由於專心的緣故,念頭自然就減少了。
一般初修的人,大都停留在身體的第一度空間,很少有人會超越;但透過正確、有步驟的禪坐方法,可以一步一步的從身體的空間,進到意識的空間,然後再到精神的空間,最後到靈性的空間。
當你能夠到達靈性的階段,就能自我控制意識。一般尚未修到這個階段的人,是很難去控制意識的,所以人常常在白費腦力,老化得很快。如果你能做到自我控制意識,自然就可以延長生命力。
第三度空間:精神的空間
所謂精神空間,是指潛在意識,它是一個意識的倉庫,儲存了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甚至過去累世的種種意識,一般所謂「靈魂」的「魂」,指的就是潛在意識。這種潛在意識最容易被發現的時機,就是在睡覺作夢的時候。雖然我們看不到這些精神活動,但它卻可以左右我們的思想及行為,甚至決定我們的成敗。所以潛在意識的力量又超越了意識時空的力量。
潛在意識左右命運的好壞
很多人常覺得自己運勢不好,這其實是因為潛在意識不清淨的緣故,也就是佛家所謂的「因果關係」,而因果關係又與業障有關。
人為什麼會有「業」?因為每個人除了現在世,還有數不清的過去世,業,就是被保存下來的意識。一般人在臨終時,總有一些放不下的意識,這就是業,會成為下一世的障礙,所以稱為業障,它是造成輪迴的原因,也就是因果關係。
業障的輪迴是不能替代的,也無法自行解脫。那麼要如何解脫業障?一定要藉用外力。這就好比我們欠了人家錢,沒有能力還,必須靠有足夠能力的朋友來幫忙,才能解決債務。累世的業障在身上,足以影響這一生的命運。若想有好的運勢,就一定要禪修,而且要找到一個有能力幫你解脫業力的明師,讓第三度的精神空間得到淨化,也就是讓潛在意識歸零。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透過禪坐,讓意識從複雜而單純而歸零,然後進入潛在意識,使之也歸零,最後才能進入智慧層次,也就是第四度靈性空間,讓智慧來取代意識及潛意識。
第四度空間:靈性的空間
第四度靈性空間,是屬於智慧的層次,到達這個境界時,已與整個宇宙合一了,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很多人以為,學禪坐只是在那裡傻傻的坐著,甚至還會質疑,怎麼坐了半天也沒有感應,其實這是因為智慧沒開,沒跟大自然、大宇宙的生命起相應,當然就一直停留在原地,不能超越。
靈性的空間充滿光電
一般人只知道有個「肉身的我」,不知道體內還有一個真正的「靈性的我」,而禪修就是要讓自己一步步的把外面的「肉身的我」和裡面的「靈性的我」合一,所以要由外而內,從第一度生理空間,到第二度意識空間,再到第三度精神空間,把色身和意識完全褪除,才能到第四度靈性空間。
人是生活在一個有形有相的時空裡,如果你能在禪坐中做到身心歸零,就會發現身體好像沒有重量似的,甚至有人還會因視覺的頻率提昇,而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現象,譬如體內的器官;或是預知的能力加強了,一般而言,禪修到這個層次,已經非常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