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有人問我,修行有沒有捷徑?是有的,就是要有計畫,就像工作、讀書要有計畫一樣,修行也要有很好的計畫,尤其是修行沒有突破的人,更需要計畫。
如果想突破修行上的障礙,首先要從自己的心理開始。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關公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修行人也要過五關,而且不只斬六將,要斬八將。
五蘊熾盛苦 清淨了根性
要過哪五關呢?就是三毒二邪「貪瞋癡慢疑」。哪八將?其中七將是五官六意七識,包括眼耳鼻舌身(五官)所感受到的,以及從外界接觸到的根塵。輸入大腦成為思想的意識(六意),還有潛意識(七識),尤其像有些人修行一段時間,有了心得後,不知不覺就流露出慢心,自己卻感覺不到,但周遭的人很容易感受到他的慢心。這些五官六意七識通通都要清淨。
最後一個是心魔。很多修行人要突破之前,會對各方面抱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包括懷疑人、懷疑事、懷疑物等種種疑心,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修行關卡,要斬斷心魔。
如何轉化六根?佛經告訴我們要用智慧,這種智慧就是「成所作智」。什麼是成所作智?就是把五官「眼耳鼻舌身」所接觸到的感受以及意識,這些直接接到三界萬物萬象的一切,要把這些不好的都轉成好的,好的要轉成更好的;要把知識轉成智慧,把不圓滿轉成圓滿的。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六根能夠「善根圓滿」。
這些六根就像結一樣,都有「貪瞋癡」三毒。所謂貪,不只是把非我之物占為己有,凡是超越了本份的事,就是貪。什麼是本份的事?比方照顧先生或妻子是本份的事,如果外遇就是貪。為了維持家庭開銷去工作賺錢,是本份的事,如果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追求好高騖遠的慾望,就是貪。
瞋,不僅指發脾氣、吵架、打架、暴力等等,還包括心裡的瞋心、不平和嫉妒,或是講話的語氣重一點,都是瞋。所以要修到圓滿,就要靠自己平時的努力。
舉例來說,「麻煩幫我把報紙拿過來」、「去把報紙拿過來」,同樣一句話,但語氣不一樣,也是瞋心。為什麼會用瞋心的語氣說話?因為此時的濁氣比較重。為什麼會濁氣重?因為每天要接觸很多人事物,這些人事物都很煩、很複雜,累積在心裡就會很不舒服;另外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家裡空氣不流通或日光不夠,也容易讓人起瞋念;或是受到生理上的變化所影響,也會引起瞋心。
然而,不管瞋心的起因來自何處,都要從根本上、從自己意念開始,防止這種瞋心的暴露,要設法轉化、轉移。
三界無明障 五毒轉成智
什麼是癡?就是迷惑或執著於某件事,比方熱戀中的男女,如果其中一人離開了,另一人就會茶不思、飯不想,什麼事也做不了,每天惦念著對方,這就是癡心。或是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期望或慾望,到廟裡拜拜,求神明保佑他完成,這也是癡心。因為他們不知道,能夠解決或完成期望慾望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智慧,因為只有智慧,才能圓滿一切;只有智慧,才能達到修行的究竟。
貪瞋癡是三界之物,如果要脫離三界,就要滅度三界的餘毒。等到三毒不生,不再被三毒汙染我們的心,就進入另一個修行階段。
一般修行人修了一段時間後,難免會出現慢心,甚至還不自知,這時要懂得用微妙的觀察智慧,看看自己的慢心是如何產生的?自己說的話及一舉一動會不會讓對方不舒服?能不能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或是把我們的話聽進去?
當自己對某人、某事或某種法生出懷疑時,要用微妙的觀察智慧來明察秋毫,才不會被自己矇蔽而耽誤一生。
所以,慢心、疑心要用「妙觀察智」的智慧來超越。等到成所作智、妙觀察智這兩種智慧都具足以後,才會發現什麼是自在,才能讓自己真的很自在。
因此,在轉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以前,我們要用比一般人高的智慧來衡量自己,對於人生的價值觀、社會觀、國家觀、世界觀、乃至宇宙觀,都要抱持正確的看法,才不會發生偏見、斷見的現象。
心離凡塵相 覺悟菩提道
修行人要能夠真正開悟,開悟是修行的第一步。如果不開悟,修行的過程就會像波浪一般起伏不定。
一個人如果認為,無量無價的法身比任何財物更珍貴,就可以把心定在「實現法身、印證不生不滅的報身」的方向,至於其他的一切,只要隨緣做本份的事即可。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從覺悟開始。
所謂開悟,就是自覺的功夫,自己要覺悟。如果連自己都不能覺悟,又怎麼能覺他(幫助他人覺悟)?所以自己先要能夠覺悟人生的價值,真正覺悟以後,有了心得,才能圓融更多人,讓他們也能覺悟,也得到心靈的復活。
所謂心靈的復活,就是智慧的開發,一般人稱之為潛能開發。這種智慧的開發,可以開發出潛在的能量和智慧,讓我們可以圓滿世法,這就是「大圓鏡智」。
這種大圓滿的智慧,就像鏡子一樣地清淨、光亮,是自己心靈的顯現,從禪定中就可以自己印證。這種大圓鏡智是慧根圓滿、善根也圓滿。
修行人有了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和大圓鏡智,應該就可以證到自己的自性,甚至不只是自性。
我曾舉例說明,自性就像太陽一樣,會向四面八方放射光芒。當一道光放射出去,就照亮了這一方的黑暗,照亮了一切無明。陽光就好比是自性光,一貫道或其他教派則稱之為金絲或金線。
大願菩薩行 成就法性光
當自性光放射出來,這無量的光就是法性的光。也就是說,從一個個體放射出來的,是自性的光;而放射出來的無量的光,是法性的光。這些自性的光、法性的光,都源自於太陽,所以太陽就代表了佛性、自性、法性,全部都通往佛性。所以我們要成就應化身。
過去沒有人見過佛陀,認為那只是一種理想;等到釋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修行成佛,在祂涅槃以後,人們才知道,原來佛也是人修行成就的,人人都可以成佛。佛經上說「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當然就有機會成就佛陀。
但是,眾生雖有佛性,並不代表眾生都是佛。因為這些佛性,來到每個人身上,給了每個人同樣的、無生無滅的原始生命,那就是自性的光。換句話說,自性光就是原始生命。
如果希望自己能見證自性光,就要從「修、行、證」開始。修要修什麼?修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的智慧。行要悲智願行,修大悲、大智、大願、大行;大願要發大願,大行要菩薩行。證要修禪定,而且是修大禪定,也就是正定。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腳踏實地、往成就方向精進的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