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49歲的謝小姐,因出現血尿,且伴隨發燒、噁心、下背痛等發炎症狀,她至泌尿科就診,透過X光掃描後,才發現在輸尿管與腎臟連接處,長了一顆大小約一公分的結石,為了處理結石的問題,謝小姐嘗試過體外震波及一般輸尿管鏡手術,但頑強的結石不但「震不碎」,還會移動至腎臟內部而「夾不出」,最後在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丁原田醫師的建議下,施作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才將這顆「頑石」取出,目前謝小姐接受手術後已一個多月,發炎的症狀都已消失,恢復狀況良好。
謝小姐表示,由於家裡開工廠,身為「老闆娘」的她,經常忙於工作而忘了喝水,才會讓結石有機可乘。去年9月她開始出現發燒、噁心、血尿及下背劇烈疼痛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是一顆不到一公分的腎臟結石作怪,期間她做過「體外震波」與「內視鏡手術」,卻都難以處理結石問題,讓謝小姐非常恐慌。
丁原田醫師表示,體外震波對於太過堅硬的結石,效果有限,因此「震不碎」的例子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而當體外震波手術效果有限,不少患者也會施作一般的內視鏡手術,然而由於謝小姐的結石位置較高,且介在腎臟與輸尿管之間,石頭容易在兩邊跑來跑去,難以定位,當結石又跑回腎臟深處時,一般的內視鏡就會「夾不出」,此時若患者不想切開腎臟捱一刀,就需施做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手術,讓內視鏡一路從輸尿管深入腎臟,無論結石在輸尿管或腎臟內部,都能夾出解決病灶。
丁原田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是近幾年才開始普及的內視鏡手術,過去若像謝小姐這種結石長在腎臟深處的案例,往往得在患者背部開個小洞,從皮膚進入腎臟去取石,不但疼痛,術後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恢復時間,相當麻煩;但軟式輸尿管從尿管進入,術後只需休養二天,時間較短,因此臨床上有愈來愈多患者,都選擇軟式輸尿管鏡來處理腎結石的問題。
丁原田醫師提醒民眾,想預防泌尿系統的結石,平時一定要多喝水,不憋尿,飲食也盡量以少鹽清淡為原則,才不會養出「頑石」;而當出現劇烈腰痛、噁心發燒時,也不要強忍,儘速至大醫院就醫找出病因並治療,才不會讓結石破壞泌尿系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