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喝采瘂弦 追憶那個人、那個大時代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旅居溫哥華、現年91歲的瘂弦(王慶麟,1932-),是今(2023)年台北市文化獎得主,藝文界一片喝采聲,因為他畢生貢獻於文化,老早就是傳播界、創作界、評論界的標竿人物。
     瘂弦上一次回台北是2015年,相隔了8個年頭,老朋友十分牽掛他的健康,深切期盼他親自返國領獎,一解大家對他的思念。瘂弦女兒王鹿苹輾轉透露,不但不能長途飛行,連接受採訪也不適合。
    包括前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師大教授陳義芝、現任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不約而同以滿滿的祝福,肯定瘂弦的傑出貢獻,不但懷念他的人,更懷念他一手牽引出的大時代,是時代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的典範。
    已故文學大師余光中,曾把瘂弦的文學生命內容,依份量分作4塊:詩作、編輯、評論與劇藝。余光中說,瘂弦寫詩,是揚己之才;編報刊,是成人之美,不但鼓勵名家、發掘新秀,而且培植繼任後輩;評論則以研究新詩發展、為人作序為主;至於劇藝,以從事廣播事業、主演《國父傳》聞名,海內外連演70場,寫下數十年紀錄,直到近期才被吳興國所打破。
    瘂弦寫詩,早早成名,但大半生只出版一本詩集。隱地曾說,台灣若要選10位現代詩人,一定有瘂弦,若選5位,也會有他,甚至只選3位,都還是有他,他的唯一詩集,擲地有聲、力透紙背。
     瘂弦詩作集中於1953年到1965年,《瘂弦詩集》付梓,1967年後就未再發表任何詩作,迄今已有56年,瘂弦自嘲,他停止詩作的理由是,承認並安於生活即是詩。
    瘂弦曾對女兒小米(王景苹)說,他自己的一生和文學,都是失敗的。藝文界齊聲說,他廿幾歲就攀登上現代詩境頂峰,盛名和影響力,歷久不衰,而且被定為一尊。如果說那叫失敗,那成功又是什麼?
    尤其瘂弦的詩,是現代漢語詩風格的創造者, 《瘂弦詩集》為世所重,詩作被視為「古老中國和現代西洋混合的產品」,是接收了西方現代詩作技法的衝擊,融入戲劇性、民謠風,成功轉化出屬於他的獨特詩風,不僅是對民族母語的貢獻,永不磨滅,而且在他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下,停止寫詩逾半世紀,移民加拿大也超過20年,21世紀的此時此刻,「瘂弦風」依舊被傳誦,令人嘖嘖稱奇。
    從1960年代照始,瘂弦先後主編 《幼獅文藝》、《聯合報》副刊,直到退休。
     在紙本媒體的盛世中,他秉持本士化與現代化並進、民族化與全球化共謀的思維,墊高了台灣文化視野,影響了台灣的文學發展。
    在國人尚未把眼光擴及到海外的年代,瘂弦選編了 《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卷》,兼顧海外華僑、 華裔詩人等作品,收錄的範圍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實、越南、香港及英國、美國,為「華人文壇」插旗,預示了「世界華文文學一盤棋」的新時代思維。
     1980年代,瘂弦主辦「聯合報文學獎」,附設「中國大陸短篇小說獎」,獎勵海峽對岸長期不相往來的作家,也源於跨界思維。他關注全球華文創作態勢,遙想當年社會狀態,更佩服他的獨到眼光與寬廣胸懷。
    在副刊媒體傳播上,勤於提携年輕有潛力,或鼓勵因故停筆的創作者;關懷變遷中的社會現實,解構舊思維,塑造新情境;最具有獨特里程碑的是,邀集光復前台灣作家再出發的 《寶刀集》,及溝通融合不同階層價值觀的「第三類接觸」專題設計,都堪稱是副刊企劃上的創舉。
     瘂弦工作在台北,但影響力遍及全世界,儼然是華文報業與副刊工作的「一代大編」,以小小筆桿下的編輯與書寫,讓台北整座城市,在海内外無數華文讀者心中,持續張顯,讓台北成為「華文文壇重鎮」。
    瘂弦常自謙是失敗作家,不諱言樂在編輯平台,他還有項特殊本領,就是嗅聞「天才的氣味,靈敏且精準,舉才無數。
    瘂弦2010年返國曾下鄉演講,講到該長才,就有位年輕學子直奔台前,要瘂弦聞聞看他是不是天才,引來滿堂哄然大笑。包括三毛、蔣勳、席慕容、吳晟都是,準備出家的簡媜,也是瘂弦把她從佛門禁地拖回凡塵,繼續創作。
    瘂弦是不是失敗的作家,自有公評;但確實是成功的編輯,卯足了勁,弄得有聲有色,和中國時報高信疆的人間副刊,相互理解激盪,蔚為報紙副刋鼎盛時期,格外讓人懷念。
    瘂弦珍視人才,不止表現在日常言行,識才惜才,更具體表現在他的序文上,寫得認真,旁徵博引、擲地有聲。
    近年,隨著《瘂弦回憶錄》的出版,更讓人認識瘂弦的鐵漢柔情,那本刻繪時代的史詩巨著,自河南童年回憶起述,17歲為避內戰隨學校流亡,自此訣別父母,棄守家鄉,從軍來台,由小兵歷練,力求上進,自學有成。每當憶及慈母,臨行前塞肉餅助溫飽,長年思念獨子,以淚洗面,最後哭瞎眼睛,在飢荒中餓死;父親下放勞改,最後屍骨無存。兩岸解凍後,他直奔家鄉,跪地尋親,令人動容,顛沛流離大時代,共掬辛酸淚。
    瘂弦與身體孱弱的張橋橋交往時,曾有師長及許多好友提醒,那將是個不容易的感情。儘管如此,他仍以「我們已有了山盟與海誓」,堅守愛情,背著藥罐子,廝守41年,直到2005年張橋橋終老,有情有義,令人嘆服。一雙女兒,文學、財經領域,卓然有成,成為藝文界美談。
    瘂弦得獎,不禁讓人想起他「既是千里馬、又是伯樂」的不凡身分,還有他個人背後,所張顯的是,一個有血、有淚、有詩文、有使命感的偉大時代。
    特別感謝黃碧端校長、林淇瀁董事長、陳義芝教授接受訪談,給予指導與協助!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