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毫無疑問,在中東位於北非的「蘇丹」(今日的北蘇丹),最令人仰慕的職業非「職業軍人」莫屬了。回顧2003年筆者在「約旦戰院」畢業前,申請了參訪蘇丹的簽證,卻「卡」在該國駐約旦大使館;原因是該國與中華民國關係「疏淺」,最後只好勞駕我的2位蘇丹准將同學跟其大使館交涉一番,結果「疏淺」改成了「深厚」,簽證赫然通過,即為例證。
先撇開蘇丹20世紀前充滿「殺戮征伐」的複雜歷史不論。事實上,直到1956年他才脫離英國、埃及的佔管,正式宣布獨立為「蘇丹共和國」;1969年該國又在加法爾·尼邁里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遂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
蘇丹曾分別於1955年和1983年引發兩次南北內戰(南方多為英美支持的基督教,北方則以阿拉伯國家支持的伊斯蘭信徒為主),傷亡近250萬人以及超過40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撼動國際。直到2005年雙方簽訂《全面和平協定》方才結束內戰;南蘇丹並於2011年7月9日在美英背後支持下宣告獨立。
南蘇丹終於「獨立」了,但幾百萬無辜蘇丹百姓「人頭落地」,無數種族的民生財產灰飛煙滅,至今仍紛爭不斷;這筆「獨立帳」,要認真計算它的「輸贏」及「盈虧」,真是太難了!但因國家持續戰亂,反而抬高了軍人的社會地位與價值,也就讓我這位來自民主平等的中華民國軍官,更是「百感交集」!
蘇丹於於1989年再度為軍人奧馬爾·巴希爾發動政變而取得政權,並擔任北蘇丹總統,直到2019年4月才因群眾抗議而下台。而之前因他長期反對美國及英國支持南蘇丹獨立而「交惡」。美國曾在1998年藉「反恐」之名,轟炸了蘇丹喀土穆的工業中心以示懲戒。不想,這個被轟炸的工業區竟成為蘇丹對所有外賓參訪的指定景點,以作為指控美國行「霸權主義」之惡的佐證;難怪有些國際觀察家說巴希爾下台,根本就是美國背後搞的「鬼」。
當年我們被安排住在首都喀土穆,是該國最高檔的五星級飯店「希爾頓大飯店」;從20層高的住房陽台,往下俯瞰首都街景;左側是人車稀疏的「國際招商局」,右邊竟仍還是一片雞、驢同處的荒蕪野舍,給我極大的視覺震撼。
筆者一行參訪了蘇丹的軍方最高研究單位;也走訪了三百公里沒有一間廁所的沙漠「畜牧區」;更遊歷了來自烏干達的白尼羅河與來自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交匯所在地— 「喀土穆河岸風景」。此城確如一尊大象長鼻在沙漠間啜飲尼羅河之水,灌溉及滋潤了蘇丹平原的生命,並提供及救贖了蘇丹人民的基本生存所需。
如今離南蘇丹獨立已10個年頭了,這個在美國操弄下分裂成南北蘇丹的國家並沒有各自走向「現代化」的榮景,反而因循舊日官僚貪污體系,各項資源糾紛及國際強權的介入,使南北蘇丹數度衝突,似乎又有重新走回昔日「內戰」的陰影。
不知怎的,19年過去了,至今想起這個我曾經行旅的非洲面積第三大國「蘇丹」,想起這個百姓樂觀,卻因分裂戰亂頻繁而民生凋蔽的北非大城「喀土穆」,我總情不自禁湧起中國詩詞中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離亂情愫。當然,也不禁聯想到如今充滿「火藥味」的兩岸情境。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