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藝術,讓一家人找到分居時的力量,以及苦盡甘來後的團圓期待,更圓了子女共同打造事業王國的夢想。這是台中收藏家蕭仲景的人生故事,也是16歲中誠拍賣公司的緣起。
提起蕭仲景,在台灣藝術收藏界頗有名氣,他收藏西畫起步很早,與中國當代藝術紅人周春芽關係深厚,手中握有周春芽不少重要作品,價值連城。
而最富戲劇性的是,他收藏藝術品之後,昇華藝術能量,度過一家人分居的孤獨,強化團聚的信念,更架構出以藝術拍賣為藍圖的家族事業王國,讓人嘖嘖稱奇。
在一般人印象中,藝術拍賣行業,是資金密集、講究專業、充份人脈的集體企業,但蕭仲景在「優商而藝」,「優藝而拍」,甚至為子女打造出獨樹一格的藝術拍賣王國,改寫外界對藝術拍賣事業的傳統刻板印象。
2022年農曆春節,把團圓當作人生功課的蕭仲景,難得忙裡偷閒,在子女簇擁下,和典藏採訪團隊,暢談他的藝術善緣。其中,3名子女,歷經漫長海外求學,學成歸國後,有志一同,廝守在藝術拍賣事業體,中誠拍賣公司成為蕭家團圓夢中,虎虎生風的大劇場。
疫情中,撐過16年拍賣事業的榮枯,卓然有成,今年中,蕭仲景將為他手中珍藏的周春芽作品,舉辦「收藏展」,一來分享許多外界不曾看過的藝術家早期佳作,再者說明他參與藝術拍賣事業經營,是以收藏實力作後盾,絕非把拍賣公司當作轉手生意,個人信念與經營模式,都具意涵。
一、從建築跨入藝術收藏
中台灣的建築業,大台中最為亮眼,七期重劃區吸引了無數資金、建築菁英的投入,一棟棟媲美國際都會城市的特色建築,墊高了城市形象,也培養出一批批現代新富。
蕭仲景經營的建設公司,在台中一帶,推案無數,成果豐碩。因為從事房地產,對美有著特別的感悟與執著,不管是來自建築美學的專業延伸,抑或空間佈置的習慣與考量,蕭仲景與藝術接觸甚早,他從購買美圖佳構,妝點空間特色開始,買著買著,也就累積了不少購藏心得,加上自己勤於閱讀名家畫冊專著,與市場專家研究討論,很快成為中台灣的藝術收藏的重要成員。
藝術收藏,果然是不歸路,像仕女永遠少一件漂亮衣服一樣,有了第一份收藏品,就希望第二份,當看到第三份比第二份更好時,就會像飛蛾撲火,奮不顧身。
建築行業,回報率不差,手中稍有閒錢,讓蕭仲景在出手購藏藝術品時,多了膽量,因此越買越多。
究竟他大半生,收藏了那些藝術作品,今年67歲的蕭仲景,頗有成就感。他承認自己有過漫長的摸索期,也繳過實驗學費,因為收藏之初,耳根子軟,人家介紹什麼,就很容易跟著買進,但藝術真如宗教,有許多內在的感悟力,一旦開翹,就會觸類旁通,跟著進步神速。
當很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那些作品,會產生有機影響,有那些作品,一進門就被束之高閣,蕭仲景咀嚼再三,從優劣對比的實戰經驗中,累積心得。
細數收藏來時路,蕭仲景有說不完的故事。當回頭檢視收藏庫房,顯得龐雜,跨度有點大,「初期買了太多不該買」的作品,他十分坦白,也成為日後時時警剔自我所在。
總體來說,周春芽的收藏,堪稱最完整,早期重要轉折期作品,他都掌握,中後期的精彩大作,他也勇於下注,不惜從各個管道,高價追購,完整的收藏,成為周春芽將來回顧展中,少不了的經典,人人稱羡。
進入收藏之初,蕭仲景曾經對法國藝術家畢費(Bernard BUFFET,1928-1999)的黑色憂鬱,很是動心,厚重黒線條下的悲慘世界,噩夢連連的苦命小丑、命運坎坷的社會底層,還有灰暗村莊的變色鄰里,每當他翻閲起畢費厚重畫冊時,都會畢費筆下的人物景況,引發他的側隱之心。基於悲天憫人,蕭仲景有多幅畢費早期作品。
若以市場行情變化來看,畢費不是容易賺錢的好標的,投資報酬率不是那麼明顯,但他讓蕭仲景為藝術收藏定了調:藝術需要感動,藝術家創作,貴在真誠。
西方藝術家當中,法國藝術家克勞德.維士巴修(Claude WEISBUCH,1927-2014)的旋風似作品,一直是蕭家餐廳的招牌妝點,流暢鮮豔,引人入勝。
維士巴修善於描繪人物、馬、音樂歌劇等,1960年代後,維士巴修逐漸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筆觸與風格,他用色漸少,但線條更趨於流暢。尤其,維士巴修經常取材自樂師的演奏現場,即席捕捉那種稍縱即逝的神韻;義大利假面舞劇中的駝背丑角、法國木偶劇中的滑稽人物等等,他都能以獨特的筆法,來表現肢體的律動,重複曝光,因而捕捉到多重影格動態,衍生出一種獨特韻味,是生活起居室不可少的靈動焦點。
法國藝術家阿曼 (Armand Pierre Fernandez, 1928-2005)喜歡把樂器與家具結合,成為典雅的藝術作品,兼顧精神性與實用性。透過台灣早期畫廊界的引進,很受當時收藏界歡迎,有陣子,在許多台灣收藏家客廳,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擺上一套。
蕭仲景也不免俗,曾收藏過阿曼藝術餐桌,美美的,又很實用,但彷佛與藝術品的再販售或爭值絕了緣。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 )的雕塑作品《火焰女子》,十分吸睛,一身金屬色系,纎細身體與背後支架,形成唯美曲線,然而,達利的超現實感,始終給人真幻難辯的印象,蕭仲景也曾憧憬過達利的創意世界,小小試了一下身手,留下一件「向西方大師致敬」的證據。
西方藝術大師的零散收藏,曾給蕭仲景精神滿足感,好像也很國際化,但生長在台灣,對於本土藝術家,蕭仲景不忘飲水思源,他展現十足的支持力度。
例如,他曾經大量買入以太極系列聞名的朱銘雕塑,喜見他從工藝轉型,宏揚東方經典文化有成。
台灣前輩畫家楊三郎,也是台灣前輩藝術家當中,勤於外出寫生,紀錄了台灣早期的島嶼天光。蕭仲景在緬懷台灣美術菁英,楊三郎給了他滿滿的土地情誼。
一直擔任師大教職藝術家陳景容、台南重磅藝術家陳輝東,都是他收藏的基本款。已故才子邱亞才、司徒立;台灣當代藝術家楊識宏、郭維國、楊茂林、郭振昌、鄭在東、卓有瑞;中國前輩藝術家顏文樑,以及北京中國當代藝術家王懷慶,蕭仲景都有不等程度的介入,收藏數量不一,堪稱多元。
旅美多年的楊識宏早期創作,黒白分明,理想性十足,蕭仲景指著住家客廳的一幅楊識宏紐約時期的雙併作品,讚不絕口。
「藝術收藏最現實,也很殘酷,有些作品,一掛上牆,就成為牆的主角,永遠不會想去卸下!有些作品,兩三天就膩眼!」蕭仲景不光是買畫、掛畫,他真的把畫作,鞭辟入裡,滿滿感動,烙印在他與家人心裡。
三、守著藝術、守著夢想
蕭仲景對於自己走進藝術界,好像在冥冥中有股天意,結識中國當代藝術家周春芽,是蕭仲景收藏歲月的大轉念。藝術收藏,已經不再是單純買賣,而是讓他找到生命知音。
1990年代,蕭仲景透過小雅畫廊許女士,認識藝術家周春芽作品,當時許女士帶著周春芽一些作品,參加在台中舉行的藝術博覽會,已經有相當收藏經驗的蕭仲景,乍看周春芽作品,竟有觸電的感覺。當時他二話不說,幾乎買光該畫廊展出的周春芽全部作品。
之後,蕭仲景繼續遊走在台灣前輩藝術家、西方藝術家,以及中國年輕藝術家身上,但是買著買著,還是情不自禁地回到周春芽作品身上,彷彿有股致命吸引力。
因為,在不同時間地點,接觸到周春芽的作品,都能感受到藝術家的無招之招,看似草草戲筆,但每一筆都有原因,打造出一個嶄新突破,都讓蕭仲景欣喜不已,激賞有加,出手購藏的念頭,節節攀升。從周春芽早期充滿神秘力量的《裸女》與《石頭》,或到奔放自由的《綠狗》和充滿生命力的《紅人》,以及暗示情慾橫流的《桃花系列》,蕭仲景對於周春芽創作上的大膽風格,激賞入神。
「這樣的藝術家,背後還能保有低調與純真,更為難得!」蕭仲景一語道出與周春芽互動心得。近年,周春芽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屢創新高,他把自己和家人,藏匿得更徹底,幾乎越來越遠離社交圈。
蕭仲景說,當每一回聽到周春芽締造新紀錄時,他的想法,不但不是賣出手上作品,落袋為安,反而是讓自己再勇往直前,以更高的價格,在拍賣市場或是透過私下管道,收購他更多、更好作品,癡迷至今,從不後悔。
愛在深處無怨尤,蕭仲景一股腦投入,只要是周春芽好作品,他來者不拒,舉凡《花卉》、《裸女》、《太湖山石》到《黒狗》、《綠狗》,與亞米.海因(Alice and Kicking)的30隻綠狗群,他通通收藏。當然艶麗奪目的《桃花系列》,他擁有許多版本,250號的巨幅桃花作品,人見人愛,許多去過他住家的朋友,佇立在250號的桃花巨作面前,愛不釋手,各個都想拍照留念,留下深刻印象。
數年前,周春芽本人到台灣訪問,知道他收藏的用心,也深受感動,因為不少早期作品,周春芽自己都沒有留存,沒想到隔著海峽,早期好作品,在台灣被完整收藏。
周春芽近年已是拍賣市場的紅不讓,許多作品,還會在拍藏現場上演熱烈競標,結果往往被電話端的無名氏標走,事後大家爭相猜測,
不確定畫落誰家,沒想到許多作品,被悄悄收進蕭仲景庫房,那個無名氏正是蕭家人。
周春芽把愛狗「黒根」當作他永遠的家人與知己,畫「黑根」幾十年,從黑狗到綠狗,還有靈活靈現的30隻熱銷的小綠狗系列,蕭仲景都不少。但更難得的是,他擁有原汁原味的平面小黒狗,那是周春芽對「黑根」的紀念遺作,情感的深沈,力透紙背。
4米2的巨型綠狗,巍峨聳立,多麼壯觀,蕭仲景不但收藏,而且成雙成對,站在大綠狗面前,人都顯得無比渺小,對於藝術意涵的浩瀚與張力的強大,油然而生的是謙虛之心。
如果把蕭仲景大大小小的「黑根系列」排開,將成了不折不扣的大狗園,令周春芽的狗迷們,羡慕不已。
究竟手上有多少周春芽作品,蕭仲景笑而不答,牆上的桃花系列大作品,朵朵桃花,熠熠生輝,讓整個家,因藝術而動人。
「我跟周春芽的友情,十分特別!」
話夾子一開,蕭仲景細數往事。
雖然我們相隔兩地,但是兩家人互動非常親密,周春芽女兒周褐褐結婚時,蕭仲景帶著全家飛奔到婚禮現場,獻上祝福。2017年蕭仲景兒子蕭偉廷結婚,周春芽不但為新人速寫作品,親手捧著創作的名畫,作為賀禮外,他還帶著妻子與幼子,專程飛台,在東方文華酒店的宴席上,親自登台,為新人福證,表達了兩家人的濃厚情誼。
周春芽送給蕭偉廷與可存捷的結婚禮物,是以他甚受歡迎的桃花系列為背景,在盛開累累的桃花園裡,喜氣洋洋,小倆口相依相偎,直視前方,希望無窮。周春芽速寫功力一流,草草數筆,他把新人的輪廓,勾勒迷人,整幅作品,從人物到桃花園都生動自然,美不勝收。
蕭家與周春芽的好情緣,盡在奔波的旅程,以及相贈的作品中,不言自明。這樣的友誼,遠遠超乎藝術家與收藏家的正常關係。
蕭仲景不只收藏周春芽作品,對於周春芽起落人生,給予最恰得其分的關懷,藝術家的感情世界,本來就複雜,蕭仲景永遠戴著微笑,安靜傾聽,給予信任眼神,溫暖、厚實,完全不需要言語。
有一年,周春芽在澳門舉辦《始終是開始》展覽,推出新系列的「紫岩作品」,各界對作品的評價,仁智互見,蕭仲景帶著全家人到開幕現場力挺。
蕭仲景說,他看到周春芽拋開我執與毀譽,站在人生高峰上,還勇於自我挑戰,不斷突破自己,那份用心,非常值得珍惜。
「周春芽走過一甲子人生,頻頻創新高價,名聲響亮,擁有許多財富,但他的創作,完全回到初心,純粹爽朗,一點都不做作。」蕭仲景娓娓道出。為什麼蕭仲景把周春芽捧得這麼高,情感藏得這麼深,原來是有理由的。
蕭仲景一家人,曾有很漫長的分居歲月,為了讓孩子受西方教育,蕭仲景讓太太陳美玲,陪伴孩子們在加拿大多倫多,長達10多年。獨自一人留在台灣打拼,周春芽的成批作品,一直擺放家中,任蕭仲景欣賞,那些藝術品,成為蕭仲景獨居歲月中的最大精神糧食。
其中,有幅作品《黑根》,是蕭仲景送小女兒蕭又華的禮物。1999年黑根病逝,周春芽女兒周褐褐,非常懷念黑根,周春芽愛女兒心切,把《黑根》收回,留給周褐褐身邊,後來周褐褐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孩,注意力轉向,周春芽才小心藝翼翼,又讓《黑跟》作品,重新回到蕭家。
持做好我的工作,等待我跟孩子們團員的那一天!」一家人曾經走過對團圓的期待,相當堅強,他們一起守護《黒根》作品,像守護全家老小的的幸福與圓滿!
蕭仲景從藝術收藏中,昇華出對家庭的責任,親情的仰望,如今《黒根》懸掛在梯廳上下處。全家人回家了,團圓了,一家人繼續守著《黒根》,也繼續守護著蕭家軍追求與藝術同在的夢想。
四、周春芽的頭號粉絲
若問周春芽作品,有什麼獨到之處!?蕭仲景會以他洋洋灑灑的「蕭家幫」哲學,去作說服與推廣。蕭仲景分析,周春芽早期用黑線條,勾出默默陪伴守護主人的黑根狼狗、轉變到大膽直白、鮮豔奪目的綠狗,個性十足,深深吸引國內外收藏家。
因為周春芽把名叫「黑根」的大狼狗,當作家人,愛狗入心坎,當他失去「黒根」時,悵然若失。所以,周春芽以擬人化手法,重新賦予「黒根」生命,追憶他的悲喜憂樂,甚至愛慾情愁。綠色狗身,與其說是回歸自然,重溫綠野仙境,不如說,一直對生命無常的對抗,反其道而行。天下不曾有綠狗,所以周春芽要逆向思考,逆天行道,創造綠狗,成為天地間獨一無二。
狗如人,紅色的舌頭與紅色性器官,是慾望的象徵,周春芽不但採用擬人法,更套用新表現主義,強調出「黒根」強烈慾求,鮮艶奪目,彷彿帶著未被滿足的慾求,橫衝直撞,製造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尷尬之感,或者在慾海中馳騁,尋求一種夢境中的渲洩。
紅配綠,狗臭屁,捉狹個性使然的周春芽偶爾不忘開開藝術界玩笑,沒想過,一戰成名,不管是原色「黒根」,還是綠色「黒根」,都擄獲現代人的心坎,不管把4米2巨型綠狗,矗立在辦公室,一顯威武雄壯英姿,抑或並置在小小收藏櫃,欣賞迷你綠犬,前仰後翻,自得其樂,彷彿都可以為忙碌的現代人,帶來療癒效果,果然,老老少少,人人以收藏綠狗為榮。
至於,周春芽的「桃花系列」,也是引人遐想。「桃花」在東方,象徵的是美好的事物,
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影響最為久遠。桃花除寓意,除了「花開富貴」,還有「大展鴻圖」的寓意,一直深受亞洲收藏家喜歡。正如蕭仲景宅邸的大廳,就以周春芽的《桃花》,張顯那份繽紛五彩、雍容大氣。
然而,有過4次婚姻的周春芽,在感情路上,其實是跌跌撞撞,刻骨銘心的。
桃花,舞春風,曾是他對綺麗愛情的期待,他曾禮讚了春回大地,甜言蜜語、朶朶桃花的夢幻歲月。然而,周春芽也曾在愛情變調、雜亂桃花落英蕊海中,踽踽獨行。痴癲淫慾世界,更像道德式微的殘花敗柳,頹廢消沈,桃花朵朵,有如痴花浪魂,不忍卒讀。
不管是遠觀近賞、含苞待放的純情桃花,抑或你儂我儂、繁花似錦的爭艷桃花,還是慾海橫流、人盡可夫的變色桃花,都讓人怦然心跳。
周春芽情史豐富,他走過繁花錦簇的桃花盛徑,又目賭變調易色、滿園碎瓣的滄桑桃花園,這種心情,有如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
蕭仲景願意以非常正向的祝福,再為周春芽遲到的愛情與婚姻喝采,遠嫁的女兒,已開花結果,膝下的一對小男孩,承載著周春芽,灑落一地桃花緣,伴隨男兒淚,他勇敢再起,永不放棄,彷彿是對婚姻與幸福的殷切期待。
至於周春芽早期作品裡的《石頭》、《裸女》與《瓶花》到《園林系列》,都深受藏家喜愛,也是蕭仲景收藏周春芽作品的大宗。他起步早,許多珍貴的早期藏品,外界很難窺探得到,羡煞不少收藏家。
周春芽出生重慶,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地處西南的川美,成為「傷痕美術」與「鄉土美術」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當代藝術潮流引領的大本營,培養出了以羅中立、何多苓、程叢林、周春芽、張曉剛、葉永青、王川、龐茂堃⋯等一批具有獨立個性的當代藝術家,形成了大陸藝術界很特別的「川美現象」。
周春芽在川美之後,又於1988年取得德國卡塞爾綜合大學碩士學位,翌年便回到中國大陸發展。他的作品,結合了中國「文人畫」的傳統元素,和西方「新表現主義」藝術運動中的美學元素,而作品系列包括「山石」、「花」、「桃花」和著名的「綠狗」等。尤其早期的「山石」、「裸女」、「瓶花」,都帶著濃厚表現主義精神與特色。周春芽透過作品,著重表現內心的情感,他反而忽略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更加表現出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
今年66歲的周春芽,對於世事人情,體悟甚深,創作對他來說,是回憶、是追思、是救贖,滿滿的內在情愫,藝術語彙越來越洗練通透。藝術本無國界,人心的感動,更是相近的,周春芽的作品,在中西方都受到重視,他相知滿天下,粉絲無所不在。
近年周春芽的行情,像脫僵野馬,年年跳升,早早晉升「億來億去」的高價族群,或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的市埸熱點,北京保利、嘉德集團,經常以周春芽作為主打,令人目不暇給,
收藏質與量俱佳的蕭仲景,完全立於不敗之地,他考慮在年中作一埸周春芽專展,許多作品,一買入就進蕭家宅邸或收藏庫房,外界從未見過,如果能公開分享,讓更多藝術愛好者,一探周春芽早期的創作心情與思緒。
疫情何時止歇,大家都在期待,周春芽本人是否可以再次來台,親自出席年中的展覧盛會,蕭仲景祈求上天開恩,讓疫情受到妥善控制,進出國門不再忍受漫長隔離檢疫措施,讓周春芽和台灣的「黑根迷」、或「桃花友」,在台北的個展中,歡喜相逢。
五、稅賦僵化阻斷台灣藝術路
比起兩岸三地,台灣藝術市場,發展得早。1970年代台灣已具畫廊發展的雛型,逐漸在社會韻釀藝術收藏氛圍,也培養出藝術收者。1980年代,台灣正式進入美術館時代,北中南依次成立公立美術館,在美術館的策展規劃與學術研究中,讓藝術收藏,更有底氣。事業經營有成的各行各業,悄悄把藝術收藏,納入人生目標。當時,以台灣前輩藝術家為主流的藝術交界,頗為熱絡。
畫廊如雨後春筍,相繼成立,台北國際藝術博物也跟著草創,兩家國際拍賣老店蘇富比與佳士得,也在台北落腳,把正規的國際拍賣操作模式,帶進台灣。已經火熱的台灣前輩藝術家像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李石樵、李梅樹等,成為兩家拍賣公司的重頭戲,常玉、潘玉良、朱沅芷、趙無極等,也被夾帶入內,每年春秋兩拍,成為藝術界大事,越來越多經營有成的企業家,被帶領進入拍賣市場,逐漸成為市場中堅,交易熱度,年年爬升。
正當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經營得越來越順手,但台灣稅務機關卻使出殺手鐧,以台灣稅賦規定,藝術品交易,必須合併個人所得稅,為了達到公平追稅原則,要求拍賣公司逐一提供交易名單,堅持台灣收藏家出售藝術品交易所得,必須留下交易紀錄,併入年度所得稅,毫無轉圜餘地。
這麼一來,藏家必須曝光自己的身份,並存留單據,於所得稅申報季節,與其他所得一起申報。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基於國際拍賣的隱私保護的慣例,力促台灣採分離課稅,允許拍賣公司統包代繳全部稅金,不要追討與叼擾個別納稅人。
該兩家公司強調,尊重藝術品交易的隱私權,是國際拍賣公司基本職責與道義,最後不惜放棄在台灣已經打下的基礎,2000年前後,蘇富比與佳士得雙雙退出台灣拍賣市場,移往香港,重新以香港為基地,打造亞洲藝術交易中心。
這也許是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亞洲佈局的一小步,卻造成台灣藝術市場的死亡交叉。千禧年左右,隨著國際拍賣公司外移,台灣藝術交易市場,出現明顯轉折,也就是說,台灣本地藝術家從2000年的高峯下跌,除了少數明星之外,普遍被邊緣化,甚至有行無市,逐漸退出拍賣主流市場。
因為國際拍賣公司從台灣出走後,立足香港後安排拍品,已經不再青睞台灣藝術家,對於台灣藝術家上拍比率,逐步下調,最後台灣藝術家淪為地方性交易,不但參與拍賣數量驟減,市場價格也節節敗退,22年的時間過去,許多藝術家的市況,甚至淪於有行無市。
反之,海外華人市場,以及中國當代市場,有如旱地拔蔥,銳不可檔。
台灣藝術交易生態,也因此逐漸朝向二元化發展,一方面,可以拍出高價藝術品,隨蘇富比與佳士得外移,被大規模帶出境外,例如,華人藝術家或大陸明星藝術家。同時,讓台灣境內滋生一股成立拍賣公司的熱潮,中小規模的拍賣公司,相繼湧現。
六、中小型拍賣崛起
除了1990年已下來藝術市場試水溫的傳家藝術拍賣公司之外,慶宜、標竿、甄藏、景薰樓、宇珍、金仕發、中誠、非池中等本地拍賣公司,希望接替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公司,留下來的西畫拍賣大餅。
所謂的西畫,除了1980年已經擁有熱絡市況的台灣本土藝術家作品之外,還包括持續加溫的海外華人,以及中國當代市場。看到這樣的趨勢發展,台灣藝術界,特別是畫廊業者,挺身邀集收藏家資源,希望分食,或引領台灣藝術市場。
2006年一群藝術產業中人,又醖釀籌組新的拍賣公司,當以敦煌畫廊洪平濤胞妹洪莉萍為主,號召了包括黃盟祥、蕭仲景等人士,成立中誠拍賣公司,期初的資本額2千萬元,蕭仲景只佔股1/10。
果然,藝術產業界人士大團結,出錢出力出專業的情況下,在2006、2007年,中誠拍賣公司一入市,即有亮眼表現,拍賣成績好得出乎眾人意料。
2007年秋拍時,畫家郭維國的「台灣島」,還以1600萬元的落槌價,創下台灣當代畫家紀錄,就名噪一時。怎奈,好景不常。2008年舖天蓋地的美國金融大海嘯,襲捲全球,藝術市場不能倖免於難,大家不知道風暴要持續多久,下探的底部有多深,面對不可確定的未來。
甫成立兩年的中誠拍賣公司,前兩年已有獲利,因此內部股東,開始有人想打退堂鼓,喊出先解散公司避風暴,持盈保泰的聲音,不絕於耳。
蕭仲景經營建築業多年,看盡建築景氣榮枯,從建築推案的經驗,看藝術市場的起伏,並不太悲觀,他想,企業經營,有利可圖就出現,一有危機,就休兵撤退,容易給人負評,經過掙扎與思考過後,他挺身收購股東丟出的股權,沒想到,最後全部股票都到他手裡。
頗有破釜沉舟的決心,蕭仲景一肩扛下中誠拍賣公司的全部經營。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