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余法宸、宇泰專欄】殷元帥,本名殷郊,在道教被視為太歲之首與三十六之一。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首見於宋元道教神譜,並將之定位為商紂王(帝辛)之子。然而,在目前的文獻中,商紂王之子僅有武庚,並無殷郊,那麼兩者之間可能有怎麼樣的關係呢?
周武王克商後,武庚被封為邶國國主,由三監看管。之後武庚仍有恢復商朝的動機,反動大規模叛亂,差點推翻周朝,最後被周公平定,最後被處死;也有一說是逃亡到叔父箕子的封國朝鮮,也就是今天北朝鮮一帶。
商朝的王族後來從邶國分為宋、衛兩國,其中孔子是宋國後人。古人往往會以「地名」作為某位人物的代稱。從盤庚定都於殷後,商朝君主在民間常常以「殷」稱之。武庚在商亡後封在邶,很可能用詞慣例稱為「殷邶」,「邶」與「郊」字相似,很可能就變成「殷郊」。當然,這還有待商榷。
圖片:殷帥符,余法宸道長繪製。
作者余法宸為嗣漢天師府奏授正一盟威經籙具職道長臺灣法教學院負責人;宇泰本名毛帝勝,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