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蔡詩萍專欄】父親還在醫院裏。這個牛年轉虎年的春節,他第一次沒能在他自己建立的家庭裡過年。
我們做孩子的,也是,第一次,不是全家全員到齊的過年。回老家前,我看看陰雨,似乎有暫時放鬆的空檔,穿上跑鞋,套上薄衫,出門跑跑。免得一回家,陪老媽吃幾頓飯,減去的體重又回來了。
在低溫十幾度下,跑在濕濕漉漉的山徑上,肺部一陣清涼,年前沒什麼人了,感覺真像一個人的武林。想到住院初期,父親肺部的浸潤,感染,要靠呼吸器幫忙,打進更純,更多的氧氣。
望著父親,罩在呼吸罩裡的鼻樑,深深的吸氣,沉沉的吐氣,驚覺了原來平日那麼簡單的生存的慣性,於一位老年的病人,卻可以是那麼吃重的求生的努力。
醫生對我說,您父親生命力很旺盛啊,不容易,不容易,都九十五歲的老人家了!我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呆呆坐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父親的呼吸聲,很規律的,交換著吸氣吐氣,這是好現象,沒有突然的停頓,沒有突然的急促,這是好現象。
我緩步,在濕冷的空氣裡,往坡度漸增的山徑上跑去。兩步,一吸;兩步,一吐。我一貫的跑步吞吐方式,即使加快速度,即使放緩腳步,我都維持每兩步交換吞吐的固定模式。
父親一貫是維持了很長時間,很固定模式的生活習慣。七十多歲後,他清晨出門,散步;黃昏,出門散步。到了八十多歲,腳步還穩健時,都大致維持了這樣的日常習慣。
我很難想像,在我們老家那個方圓不過幾公里的範圍內,他如此持之以恆的活動空間,固定路線,總是差不多的熟人,總是隨季節變換氣溫但場景基本沒什麼變化的環境,到底有什麼樂趣呢?
父親九十歲以後,膝蓋確實不行了,這樣的散步,他才不太情願的放棄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在住家附近幾百公尺的便利超商,買包菸,趁便閑坐在超商外附設的桌椅上,抽著菸,發發呆。
我也不意外,這樣的老人家,在廟埕前,在公園榕樹下,很多。幸運的是,我父親,始終還能慢慢的走,不用輪椅推他。父親在超商前,坐著,坐著,一小段時日後,竟然,那附近的老人家,也一個一個走過去,坐在我父親旁,跟他閒聊起來。
他們都聊些什麼呢?我對母親說。
這個從日常兩段時間的散步,改為下午以後,在超商外閑坐,抽菸,老人聚集的畫面,是我母親告訴我的。
母親說,亂聊吧,有時聊聊他們的兒女,聊聊他們孫兒,聊聊新聞上的話題。母親說,父親回來,有時會跟她講剛才誰誰講了什麼,誰誰又家裡發生什麼事。
我聽著,心想也許有一天,我也是那樣吧!
我跑過了五公里的轉折點,從口袋裡,摸出一片鹽錠,放在嘴裡,鹹鹹的鹽味,刺激著舌頭,十公里的跑山,通常我會含兩錠。五公里左右一錠,十公里最後一錠。免去了喝水的不便。
父親的膝蓋本來是很不錯的,八十多歲時,摔了一次,把膝蓋摔傷了,從此,行動力不再如以往。但他很倔強。仍舊緩緩的,不用手杖,只帶著一把黑傘,協助他每日漫漫的行程。這倔強,於老人的生命力是很好的,不過,於親人的照顧,便辛苦了。
母親的抱怨,我們兒女都懂。怎麼可能不懂呢?
他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各自身上,都帶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倔強,才會在各自生命的旅程上,時不時的,與倔強的父親,起倔強的摩擦。這些親子之間,個性相近的摩擦衝突,構成了我們這個家族許多的記憶。
唯獨到了他的確讓我們感受到他很老了之後,我們才能心平氣和的,面對他宛如孩子氣一般的耍性子鬧脾氣。他都這麼老了,還能怎麼改變呢!
我在山上跑第二輪的五公里折返時,山嵐微微散開,附近一處知名的宮觀其中一座寶殿,露出一半的形影,在霧靄中彷彿發光。我竟然想到了小時候被父親打了一頓然後發憤離家出走的往事,然後,我便笑了。
那年,我還在非常調皮搗蛋的年歲,不知為什麼,被父親痛打一頓,我跑出家門,往後頭的茶葉改良場跑去。
那裡,將是我未來,鍛鍊身體而跑步的地段,亦將是我未來在故鄉初戀展開的約會地點,但在我父親揍我的童年時期,卻是躲開父親巴掌或拳頭的距離外,最能平息我心情的疏散避難所。
我在那,待了一會後,竟然心生一念:為何不離家出走呢?去哪?從我家後頭這所茶葉改良場旁,那條通往龍潭,然後通往石門水庫的,群山環繞的山裡,那些道觀宮廟處,拜師學藝去!
我看了不少本武俠小說,都說山上有著絕世的高手,去吧去找位師父跟他學武功,不要再回什麼給父親揍的家裡了,讓他難過讓他傷心讓他知道我也很倔強的。
我確實是從那茶葉改良場的一棵樹上,站著眺望石門水庫的方向,發願,而後,爬下樹,一步一步的,往龍潭那走去的。
也許,是被一些鄰居坐在下班交通車上瞄到,也許,是被一些散步中的鄰居看到,我在非常疲憊的狀態下,竟然在快走到龍潭時,被父親騎著單車趕來攔住了。
他臉色很沉,但沒多說什麼。我坐在單車後座,一顛一顛的,被載回家裡。這好像也是不少我那年代的孩子,成長中,不時會上映的家庭鬧劇,父子摩擦衝突的慣常戲碼。
直到,有一天,我們真的長大了,出遠門讀書去了,留在外地工作發展了,「離家」這件事,才有了新的意義。我望著那座寶殿,在霧靄中靜默,我合起雙手,很自然的,很由衷的,為父親祈福起來。
請讓我那倔強的父親,再倔強的站起來吧!
作者為知名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