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賴祥蔚》臺灣煤礦400年史

【愛傳媒賴祥蔚專欄】2021年,國際煤價攀上新高,引來許多新聞報導。這些新聞,讓人想起被忽略的臺灣煤礦400年史。

礦坑對每個人的意義各有不同,先父年輕時為了生活,在瑞芳的「榮隆煤礦」當過挖礦工人,親身體驗了礦工深入地底時,那種不見天日、擔心被活埋的不安與驚慌。在他不當礦工多年以後,曾經寫下這段回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看了卻令人怵目驚心。

基隆到瑞芳一帶在清朝就已有煤礦開採,榮隆煤礦的創辦人簡杖梨在昭和14年、西元1939年開始經營煤礦,三年後增闢榮隆煤礦,他是虔誠的長老教會信徒,捐贈土地並興建教堂,西元1962年成立榮隆教會,至今猶存。

臺灣煤礦走過了多久的歲月?根據荷蘭人的記載,臺灣當時已有煤礦開採。這麼說來,臺灣煤礦也有400年史,可惜很長一段時間都欠缺記載。

在同治朝之前,很少有臺灣煤礦的相關記載,但是案情絕對不單純:清朝從西元1858年開始,陸續與各國簽約允諾開放港口,臺灣在西元1861年先開放淡水通商、緊接著1863年開放雞籠(今基隆)、1864年開放打狗(今高雄)、1865年又開放安平(今臺南)。臺灣一開港通商,居然在1860年代就有煤礦出口,可見民間一直有開採煤礦,只是很少有文獻記載。

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臺灣第一個官礦在八斗子開採,以船運運往福建提供造船廠使用。到了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攻佔基隆,臺灣巡撫劉銘傳為了避免資敵,下令炸毀官礦。有了官礦,才留下了明確的記載。在此之前的兩百多年臺灣煤礦史,幾乎是一片空白。

明治29年、西元1896年,總督府嚴格進行礦權登記,並規定「經營礦業只限於日本國民」,私採逐漸消失,許多礦權也因此移轉。日治時期的煤礦管理,有助於留下煤礦記載,但是也常讓人誤以為在這之前臺灣沒有煤礦開採。

臺灣很多地方都有煤礦,但是現在可能連在地人也未必記得這些煤礦的名稱了。新店的和美煤礦(見照片,作者提供)最有名,除此之外在安坑靠近三峽一帶山區,曾有多個煤礦,包括啟益煤礦、敬祥煤礦、指南煤礦與安順煤礦等,各自變更過礦權或是名稱,其中的安順煤礦,公司登記一直到西元2005年底才廢止。

西元1984年,是臺灣煤礦史最悲傷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三次重大煤礦災變,最少造成 277人死亡,從此以後,礦業快速走向沒落。西元2000年,臺灣最後四個煤礦場宣告停工,400年煤礦史翻到了最後一頁。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作家

 

● 本文為作者新書《穿越臺灣趣歷史》(出版中)的一部分。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