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配合文恊百年,時空重現」系列活動,台北市立美術館規劃特展,呈現藝術爭鳴綻放的豐沛能量。
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正是呼應蔣渭水喊出的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因為在日治時代,「有力」代表的是向上、也「翻轉」居於弱勢的處境與地位;對藝術家而言,也是內在自我認同的凝聚;與外在社會地位的翻轉。
柯文哲說,文化力量在於國民,文化協會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就是不怕外來者壓迫,昂首挺胸,勇敢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
這是相當有意義的時刻,當年蔣渭水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精神,也再次喚醒我們,回首前塵,寶島台灣曾經有一群人,用一輩子,甚至用生命去捍衛這些價值,令人感佩。
柯文哲認為,在紀念台灣文化恊會成立百年的此時此刻,應該強化傳承精神,讓新一代接棒下去,台灣繼續航向下一個百年。
「走向世界—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的藝術展覽,於10月1日下午在北美館舉行,柯文哲巿長在副市長蔡炳坤、文化局長蔡宗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長許美惠、北美館長王俊傑等陪同下,逐一欣賞1920至40年代期間台灣美術家與攝影家經典之作,並主持開幕典禮。
日治時期重要思想啓蒙團體「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之際,北市府擴大舉辦「文協百年.時空重現」系列活動,北美館特別規劃該展,精選百幅代表性作品,應對「回望文化覺醒、追逐自主精神」的偉大年代。
開幕式之前,柯文哲市長與不少駐台代表先睹為快,繞場一周。對於台灣在日治時期的歷史熟稔的柯文哲,在欣賞作品之餘,不時閱讀起作品說明欄,他觀察作品中的常民生活樣態、市街景況、內在意涵,也探究是否保留戰爭氛圍,試圖扣接那個可歌可泣、令人揪心的年代。
他走到一幅創作於1942年的作品前,問著為什麼沒有戰爭氛圍?又如走到女畫家陳進作品前,他追憶往事說,陳進是我祖母同學,她們都是念台北第三女高(中山女中),生命臨終也是他的台大醫院病人,印象非常深刻。
當看到陳澄波巨作,柯文哲喃喃地說,那是台灣國寶,非常珍貴,轉頭提醒團隊是否該加裝玻璃保護,同時叮嚀典藏庫房保存狀態,對於無價文化遺產的保護,耳提面命,不允許有任何閃失。
柯文哲也在開幕會場,逐一和藝術家後代話家常,傳達他對藝術家族的至高敬意。對於不少駐台外交使節代表的出席,他也不斷點頭示意,對國際友邦的支持與友誼,倍加珍惜。
開幕典禮由次女高音鄭海雲在呂超倫的大提琴與蔡式宏吉他伴奏下,獻唱1930年代金曲《月夜愁》、《雨夜花》以及《望春風》,熟悉動人旋律,把賓主帶入懷舊風情之中。
一身帥氣的王俊傑館長在致詞中表示,展覽中發現那一代藝術家,他們怎麼去透過繪畫的題材、技巧、顏色,去表現他們內心對於台灣的景象,透過對台灣景物的描繪,讓大家更有自己的認同感,去脫離一個所謂被殖民的環境。特別是新文化運動倡議婦女解放,也使得藝術家創作下的女性模樣與姿態,更為多變自主。
王俊傑特別強調,文協百年時空重現的深邃意涵,在與歷史對話中,共同見證與緬懷百年來藝術文化對台灣社會深遠影響,更凸顯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歷史發展,彌足珍貴。
策展人余思穎也在開幕中表達策劃該展的緣起,是回應1920年代文協,作為台灣最重要的民族運動與思想啟蒙機構,推動「文化向上」的新文化運動、爭取台灣民眾參政權的請願運動,以及追求現代化的時代趨勢。
這次展覽的作品來源,以北美館收藏1920至40年代日治時期第一代台灣美術家經典代表作品為主,部分向國美館與藝術家後代與私人藏家商借。
余思穎指出,回顧1920年代,當時日本尚未在台灣設置任何藝術專門學校與美術館等專業機構。若要實踐藝術創作志業,多半只能赴日或留歐、參加美術競賽獲奬而受肯定,因此需具備相當經濟背景的學子才有可能。
在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台灣藝術家為能爭取與日本藝術家平等的地位,期許藉由美術創作以累積台灣的文化深度,他們付出極大的努力留學、參與日本的官展;以及1927年之後,在總督府主導下於台灣開辦的「臺展」、「府展」;或入選法國沙龍展。不僅在美術創作上獲得社會聲譽,也開創台灣美術輝煌的年代。
余思穎強調,第一代台灣藝術家「走向世界」,除留學日本及歐洲學習美術,也旅行各地,開拓視野,再反思如何描繪出台灣風情與特色,渴望迎接時代變化,爭取平等地位,與世界藝術潮流接軌。
余思穎舉例說,因為解放的纏足,讓婦女身體的狀況發生改變,她們可以從事體育活動,她們可以出外工作,所以他們更有自信,因此在整個投入社會脈動裡面去發揮現代婦女的影響力,這也是一個珍貴的開端。
這個展覽,總共呈現37位日本與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例如,如影響台灣藝術現代化發展的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日治時期台灣藝術家黃土水、陳澄波、廖繼春、林玉山、郭雪湖、陳進等人的作品,主題分為「在台日籍畫家/教育者」、「美術競賽與台灣藝術家」、「現代性與地方特色」、「現代女性形象」與「寫真術興起」五大主題。
這個展覧,文宣設計非常用心,一本土黃色燙金護照,扉頁刻印著「走向世界Worldward」醒目大字,以及較小字體的「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The Transformative Force of Art in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
同時出版一份還原1920年代報刊,詮釋展覽內容,以及「走向世界」精選典藏明信片套組」,古意涵新包裝,當王俊傑館長特別向柯文哲市長等市府團隊作報告與呈現時,柯文哲很滿意,頻頻點頭讚許。
由於日治時期典藏作品較為脆弱,展場除了嚴格管控溫濕度之外,僅展出2個月,即10月2日至11月28日。地點北美館3樓3A展覽室。對台灣歷史文化有興趣者,或者想親炙台灣1920年至1940年代美術家與攝影家經典原作,重新感受當年台灣知識份子們如何透過藝術文化力量,凝聚本土自我認同,也了解美術運動在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發揮的影響力,值得一探,仔細品賞與思考。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