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別讓未處理的焦慮成為孩子的噩夢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分享一篇文章,給正要下班的父母親們。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班上有個曹姓同學(其實我都還記得她的名字),家裡做回收業的她,制服永遠都是髒的,考試永遠都是個位數,那時還沒啟智班,有點輕微弱智的她就混在一般的同學裡。
    她很安靜,幾乎不說話,久了在班上就像隱形人一樣。不管老師上數學還是國語,她都偏安一隅,默默伏在課本上一直畫畫。
    畫小甜甜,畫安東尼,還有陶斯,真是維妙維肖。(現在我有了點常識,才驚覺那時老師同學當她弱智,會不會是錯的⋯⋯)
    每次老師要我們分組,全班譁然騷動開始拉朋結友,只有她安安靜靜伏著,沒有人會去找她,因為找她,意味著你要多作一個人的功課。她的座位四周就像有一團大的空氣泡泡,空白寂寞的包圍著。
    我太小,辨不清那感覺,只是覺得孤單很可憐。
    我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發現?但七八歲的我都嗅到了那難堪與尷尬。後來只要一分組,我就先去拉她,另外會有兩三個我的好朋友(真的是鐵桿的)會盲目跟上。
    我們就這樣慣例的一組,直到三年級分班,再沒見過她。我在看王意中寫《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時,其實很感動。
    我記得意中心理師說過,在學校過動兒、反抗對立兒很容易被查覺,因為他們會擾亂老師上課,但是選擇性緘默、憂鬱症、分離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卻常常被忽略,因為他們很沉默,不會影響授課進行,老師若不是很細心,就會被擺著。尤其是這種分組活動,真的非常殘酷與現實。
    人性很複雜,而小孩子的表達因為不懂得掩飾,有時候更殘忍。為什麼要讓這麼小的孩子陷入這樣不被接納的挫敗裡呢?
    他們可能只是還不擅長表達、有社交焦慮,或者害怕被拒絕。
    而當孩子帶著這些挫敗回家時,做父母的你,覺察到了嗎?能不能從一整天工作的忙碌裡稍稍回個神,抬起頭看到孩子的落寞與悲傷?
    不要讓未處理的焦慮,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是要貼王意中的好文,結果又寫太多,呵呵。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