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12位藝術家共為現代失能城市把脈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能了嗎?」看到這樣的標題,心頭一大振奮,總算藝術界認真回頭省思我們的城市發展了。
    尤其看到德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籍藝術家,和同灣藝術家,同台展出,一種「類國際展」的形式,也在疫情蔓延中,益發凸顯其重要性。
    然而,因為疫情,國際藝術家更難全員到齊,台灣實力收藏家豐富的收藏作品,適時補位,更讓展覽海內海外份量兼顧,天衣無縫。
    「殘山剩水」比喻戰後破碎的山河或淪陷的國土,出自明朝王燧〈題趙仲穆畫〉詩句:「南朝無限傷心事,都在殘山剩水中。」
    1月7日傍晚忠泰美術館為「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能了嗎?」的展覽,舉辦簡單的開幕儀式,忠泰集團副董事長李彥良、策展人胡朝聖,不約而同為現代城市的失能,提出語重心長的呼籲,尤其邀集國際與國內傑出藝術家,共同以藝術視角,反應及糾正沈痾已深的社會病態。
    忠泰美術館更在展覽文宣上指出,城市,既可被視為發展走向成熟的標誌,也反映出社會的階級對立、貧富差距等現象,而其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之節點,一體兩面地投射及支配著當今人類文明的真實處境。
    在面對國際衝突、環境變遷、難民流離、疫情恐慌等各種社會動盪下,《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展覽,邀請來自加拿大、韓國、日本、德國及臺灣等共12位藝術家,以其對城市當代議題的自身經驗及觀察,試圖回應這些不僅改變城市樣貌、人類生活,也影響了社會集體信任的全球緊張情勢;另一方面,也藉此反思現今各種主流價值及發展策略是如何處理都市所面臨的各種處境及秩序,而人類又該如何面對人性、道德、甚至永續之發展?「失敗」或許是事實、進行式,抑或只是一個提問及對未來的警醒,這樣的反覆提問及答案,端看於人類自己的作為。
    忠泰美術館自2016年開館以來,陸續舉辦《不存在的地方》、《逆旅之域》及《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等展覽,以當代藝術視角回應美術館長期聚焦之「城市」與「未來」議題,提供觀者一個超越往常觀看經驗的場域,並從多元的作品類型及觀點,思考當代社會、城市住居、社會遷徒等議題,試圖觸發更多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及想像。
    展覧論述策展人胡朝聖更厲聲表示,這是一個在無常世界裡的反覆提問、一個人類文明進入到工業化後的恆常提問、以及一個關於我們跟城市之間既緊密又疏離關係的深情提問。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展覽以提問方式,作為一個破題,思考路徑試著打破現代性進程裡的樂觀主義,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和觀察,再現城市中之可見與不可見、多重現象和人們的生命故事。
    這個展覧,也試圖回歸人類社會必須面對的迫切處境,進一步論及當代國家治理面對社會發展現況並朝向理想的現代城市邁進之時,人類在物質思考的發展策略上,新自由主義、菁英治理、開發主義、經濟聯盟、能源消耗等主流價值,如何能真正解決城市瀕臨崩潰的承載量。
    這個展分作五個子題,來回應本展覽的核心精神,並試圖從作品的對話互文中創造更多的可能思考面向。
    一、消失以及不可見的存在;二、破壞與重生的極致風景;三、囚禁所和寄生之處;四、他者戰場;五、明日預言的應許之地。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能了嗎?」參展藝術家包括來自台灣的石孟鑫、吳燦政、何孟娟、袁廣鳴、陳界仁、張立人、賈茜茹、廖建忠以及德國籍的安德列亞.格爾斯基、加拿大籍的利安.摩根、日本籍的豬股亞希、韓國籍的徐道獲。
    展覽自本月9日至4月18日,值得喜歡當代藝術,以及對城市發展有期待的民眾,細細品覧與思考。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