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8K技術讓翠玉白菜、肉形石動起來!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如果問,超越市值6千億元的台達企業集團,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是人。創辦人鄭崇華秉持以人為本,飲水思源,感恩回饋,與社會共利共榮。
    形塑這樣的企業文化,讓剛要過50歲生日的台達企業,擠身台灣企業集團市值排名第六,相當不容易。
    現年84歲的企業創辦人鄭崇華,於2012年宣布退休,然而退而不休的,還是每天到辦公室走動,噓寒問暖,維持昂揚生命力,尤其隱身在台達文化基金會中,發揮軟性能量,贏得敬愛。
    其中,最被稱頌的是,以8K等科技實力,呈現國寶神髓,讓說故事能力,拖著老故宮的瑰麗前進,絲絲入扣,引人入勝。
    2020年12月8日,故宮博物院公開以8K高解析度拍攝院內重要藏品,由導演柯子建掌鏡,配合德國藝術家的影像創作,6件珍貴的國寶文物,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提供技術支援的台達電子及居中協力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是關鍵角色。鄭崇華親自出席「國寶新視界」公開發布會。
    12月15日下午,台達創辨人鄭崇華,接受訪問時,以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分享台達8K大銀幕的影像成果,以及他從流亡學生到白手創業的甘苦經驗。
    1936年出生於福建省建甌的鄭崇華,父親是中醫師,母親任教職。自小離鄉讀書,然而受到國共內戰的影響,學校中斷,於是單純的想法,希望找個可以繼續讀書的地方,於是隨著舅舅隻身離家來台,沒想到兩岸政治演變,讓他再見父母已經是35年後的事。
    當時才13歲的鄭崇華,被安排台中一中初中部的插班考試,展開他在台灣孤苦伶仃的流亡學生歲月。兩岸肅殺氣息濃厚,鄭崇華靠著從大陸帶出來的唯一照片,留住家鄉記憶,撐起感情支柱。
    鄭崇華在採訪時一再提及他的數學不好,以前,總覺得自己不會走向理工道路,但初到台灣,為了插班上台中一中,他不斷在數學下苦功,念書,彌補不足。
    之後鄭崇華在台中一中宿讀5年,學業壓力、思鄉情愁,常讓他半夜落淚。「夜深人靜,想家的時就,就靜坐在操場隅角,仰望星空,細數殘月寄相思」。
    隻身在台,完全沒有退路,尤其他沒錢付學費,自知必須保持優秀成績,拼領獎學金,因此,刻苦力學,總是名列前茅,也因此贏得師長的特別憐愛與指導,持續寫下名師貴人相助的人生扉頁。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順利畢業,並考上公立的成功大學,第一年念礦冶系,後來才轉電機系。
    正因為礦冶系的就讀經歷,讓他得以接觸許多電機系並沒有機會上到的課程,包括讓鄭崇華感念不已的化學老師賴再得,用心栽培,讓他在大一的課業學習突飛猛進,得以極優異的成績,插班考進成大電機系,奠定日後創業的基石。
    在台中一中、成大的學習歷程,他總滿懷感謝。自詡為「台灣第一個家」的台中一中,已屆古蹟年限的老禮堂,搖搖欲墜,但苦無經費修復。
    當鄭崇華輾轉得知後,不僅出資贊助,更請來國際知名的潘冀建築師,以及古蹟修復經驗豐富的泰南營造,利用綠建築工法,耗費4年整修,即使經費飆升到近7千萬元,仍承諾完成,如今成為古蹟修復典範。
    當年鄭祟華拜讀了羅文斯(Amory Lovins)書寫的《綠色資本主義》,讓他對綠建築發展有著濃厚期待,因而促使台達電走在業界之先投入綠建築,且鄭崇華心到,行動也跟進,迄今台達電自建與捐建的綠建築已達27棟,並有兩棟經能源與環境先峰指標認證的資料中心,均為全球之先,被譽為「環保傳教士」。
    2009年莫拉克風災中,高雄那瑪夏鄉成為災情嚴重的氣候難民,鄭崇華施予援手,邀請在建築名師郭英釗,以當地布農族建築傳統的精神作設計,並採用綠建築模式,使得節能幅度高達70%,甚至達到「淨零耗能」的程度。
    歷經兩年努力,重生後的那瑪夏民權國小成為台灣最具特色,參訪人潮最多的低碳校園之一,建築界津津樂道。
    郭英釗提及鄭崇華便肅然起敬。他認為,能遇到像鄭崇華這種懂得尊重、願意放手讓建築師打造環境友善建築的業主,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郭英釗同時舉2015年隨台達團隊遠赴巴黎參加COP21(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為例,當時眾多企業莫不趁機宣傳自家產品或形象,台達電卻都在講未來的減碳承諾,以綠建築表達環境關懷,眼界大有不同。
    潘冀則是最常跟台達合作建造綠建築的建築師之一,他也對鄭崇華的無私付出,非常服氣。他與台達團隊參加2015年COP21及翌年北京盛會。
    在北京時,台達宣布2017年「台達盃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活動起跑,向全球募集適合老年人安養天年的太陽能住宅設計方案。
    潘冀當下便以他在台灣設計的「雙連教會社會福利園區」為範例,解釋銀髮族的頤養住宅,設計的核心價值在於圍繞著對人性需求,以及對社會的人文關懷。
    鄭崇華與夫人謝逸英是青梅竹馬,來台後謝逸英就讀中興法商學院,兩人都在大學裏兼家教,鄭崇華自知數學不好,家教前也會偷偷請教謝逸英。
    大學畢業,謝逸英很快找到助教工作,鄭崇華一度自慚形祟,直到應徵上亞洲航空,才再續前緣共組家庭,寫下相依相偎一甲子的幸福歲月。
    拚搏事業,家庭大小事都由太太打理,鄭崇華非常重視職場情感管理,對於員工感情出軌、小三文化,他總是會私下把感情迷途的員工拉回來,因為他深信家和萬事興。
    中經會劉宇寰觀察鄭崇華數十年,給予極高評價。劉宇寰分析鄭崇華,一來敏銳感知潮流發展,其次,抓得住一流人才,以人格服人,並懂得讓專業菁英,放手一搏。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李澤元也曾為文指出,1987年帶著小型高效率的1MHz電源轉換器,面見鄭崇華,鄭崇華當場展現對新技術的熱情,並立即接受建議,派遣工程師到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電力電子研究中心,並在校園附近設立實驗室,開啓雙方超過20年的合作以及終身友誼。
    而後幾年,李澤元隨著鄭祟華去泰國曼谷、大陸東莞,親見平疇萬里的農地趕建台達廠房,鄭崇華忖時度勢,預判電子工業大規模撤出歐美,轉進東南亞,特別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大勢,得以趕上科技勃發的年代,台達電也益發茁壯。
    目前鄭崇華擁有超過成大、交大、中央大學等,十來個榮譽博士,這些桂冠,都是各方感念他的奉獻與成就,水到渠成。
    值得一提的是,鄭崇華對於天文學的興趣,曾與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師生一同前往鹿林天文台觀測,並贊助鹿林天文台二米望遠鏡工程,重建中央大學科學一館天文台。2006年春,鹿林天文台發現小行星168126,將之取名為「鄭崇華小行星」,3年後,更成了天文年的「星空大使」。
    在文藝發展上,也是鄭崇華以科技回饋藝術的重要一環。
    如眾所皆知,台達電所擅長的影像技術,一向領先同行,成為支持視覺藝術的重要利器。
    2013年新竹燈會期間,台達電以環型投影打造「永續之環」,高10公尺、寬70公尺,並有270度的環形曲面,運用多台大型投影機,放映「日月」與「四時」兩部影片,顛覆傳統「花燈」的概念,展現實力。
    台達集團與故宮更早在2011年,「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就開始合作。
    當時台達集團以超過50台的高畫質投影機,投影「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圖」動態數位作品,成為展覽中最受歡迎的大型裝置藝術,又因為投影精準放大《富春山居圖》的畫面,讓觀者藉由投影作品深入品味,迴響空前。
    故宮北院正館一樓的院本「清明上河圖」展示數位板,也是採用台達電四台高投影機,以投影融接技術配合藝術家的巧思,將原本靜態的畫面變成動態,憑添觀賞數位作品的趣味性。
    這些透過先進投影技術與數位藝術家對經典國寶的再詮釋,賦予故宮文物嶄新的生命力,受到國際肯定,2012年便得到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斯獎」的「詮釋性互動裝置類金牌獎」及「多媒體裝置類金牌獎」。
    有這樣成功的經驗,2014年故宮又推出「數位百駿圖」,以義籍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揉合西方的寫實手法與透視構圖的名作。靜止的馬匹搭配台達電高階品牌DP的六台投影機,讓百匹駿馬在畫面中重新活起來。
    台達電的8K技術高畫質攝影,便是在這樣的契機下與故宮進行合作,成為神來之筆的成就。
    這次由台達電提供技術支援,則是選擇了最具代表性,且膾炙人口的六件重量級文物,作為今年《國寶新視界》拍攝的主題:由康熙皇帝為祖母孝莊皇太后所製作的《龍藏經》,觀光客最喜愛的《翠玉白菜》與《肉形石》,還有故宮收藏宋代繪畫的三件鉅作《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與《萬壑松風圖》。
    其實,8K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是2020年日本奥運會的重頭戲,只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運動賽事全盤後延,但主辦單位跨海來台訂貨的腳步,沒有中斷,一直是台達集團外銷訂單的所在。
    走過84年的悲苦大半生,但以倒吃甘蔗的作為,累積了豐盈與圓滿,創造6千多億元的市值,是他始料未及的成就。
    鄭崇華笑看成果,但寄語年輕人,生活要有夢,放膽去逐夢與圓,夢,選擇很重要,然而誠懇面對。世界變化腳步越來越快,我們只能腳踏實地去做,成敗得失,就交給老天爺吧!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