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朱亞君專欄】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下列狀況: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你的孩子也這樣嗎?你知道這是焦慮嗎?我們要問:焦慮,需要被懲罰嗎?
最受歡迎的超動能兒童青少年專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又出版新書了!這次要談的是看起來很小,你很容易忽略,但是卻會影響兒童一生的「焦慮」。
這本書要告訴你「焦慮未好好處理,將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焦慮是警訊,提醒我們:
孩子內心在受苦,無法解決,需要我們更細膩去觀察、去瞭解、去協助。孩子不說,不表示沒事。
孩子內心焦慮,往往說不出口,但表現於外在行為是求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痛苦!」
咬手、拔頭髮、口吃、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焦慮不只表現在一處,可能同時有不同狀況。
壓制、懲罰和責罵無法解決焦慮,只是硬逼孩子壓抑情緒,但是焦慮的「源頭」沒有好好處理,孩子將一輩子受影響,失去自信,人際、學習與生活受挫。
本書針對從幼兒到青少年的常見焦慮狀況,協助大人先冷靜自己,同時提出具體、周全的方法,陪伴孩子舒緩當下的緊繃,進而學會當焦慮來襲時,更有能力跳脫情緒困境,出聲呼救。
深呼吸,以靜心傾聽取代怒氣責罵,讓我們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與焦慮和平共處的五個重要提醒:
一、我們不能期待孩子遇到問題時,自己主動開口說出來。父母、老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都要非常細膩地去瞭解孩子。
二、你注意到了嗎?當我們說話速度變得很急、很快時,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得躁動。
三、焦慮行為只是一種表象,就像警訊一樣在告訴我們:孩子現在有狀況了!孩子現在需要協助!不要只看到行為表象,而忽略了在這表象底下,孩子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四、每個人的特質不盡相同,這是我們需要尊重,也必須瞭解的。我們不能以大人的立場、版本,一概認為「孩子就應該是如此」。不強迫孩子一定得如何,而是讓孩子練習「覺察」與「判斷」。
五、讓孩子知道大人有焦慮的困擾,不是羞恥、見不得人的。當孩子發現大人願意敞開來談自己內在的焦慮,也是在告訴孩子,「情緒」是可以討論的,更是必須瞭解的。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