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節氣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節氣芒種到 專家曝4類人這天沖煞

今天(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也是夏季中第三個節氣。芒種即意味著稻、黍、稷等芒作物開始成熟成穗,長出細芒,是穀物收成與新播種的交替時節,亦有人戲稱為「忙種」。芒種為種植更迭的分界,同時也象徵梅雨季節的尾聲,氣候將開始轉熱,變為午後雷陣雨。在這天,專家特別點出有五種禁忌,並表示四類人沖煞,提醒民眾注意。 每年的芒種會在6月5日至7日,這時候已步入夏季,天氣燥熱,但也不能貪涼,專家小孟老師在臉書分享芒種這天勿犯的六種禁忌。 一、不宜喝太冰。天氣炎熱,但也不適合一下子攝入冰冷的飲品、食物,免得身體無法適應,導致頭暈目眩、產生耳鳴。不過夏天太熱有時也會影響情緒易怒,小孟老師則建議能多喝綠豆湯、桑葚汁及黑棗汁等能祛熱退火的飲品。 二、不宜吃太多芒果。任何食物都不建議吃太多,就算是水果也不例外。尤其芒果攝取過多易引起溼疹,過敏體質者食用過多恐引發皮膚搔癢,所以愛吃芒果的人也須克制,適量食用。 三、不宜洗冷水澡。與不宜喝太冰的道理相同,正值冷熱交替之際,就算天氣熱、運動後想洗冷水澡也務必保持溫度適中,以免身體一時之間刺激過大,無法適應,消暑不成反而患上感冒。 四、不宜剪髮。不宜剪髮是流傳下來的習俗,早期人們認為芒種日是忙碌的節氣,因此古人沒空,不會選在這天剪頭髮。也衍生出在此日剪髮未來一年會很清閑,財運會相對減少之說。 五、勿浪費米糧。芒種為農夫辛苦栽重日與收割日,因此米飯一定要吃完,過度浪費容易財氣空空。 小孟老師還點出四類人在這天沖煞。芒種當日沖生肖馬與牛、星座雙魚座與摩羯座,上述幾類人不宜前往較陰的地方,或者到海邊,以免止煞氣沖入,影響身體。 ※ 民俗說法不代表梅花集團立場,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

【禪與科學】利用大自然節氣 提升人體能量 加強免疫力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古代醫家便發現人類疾病與四季變化的關係,老一輩甚至認為,「過節」即「過劫」,尤其在冬至、農曆春節、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前後,更是讓他們感到害怕。 據衛福部提出的近年國人死亡人數統計可瞭解到,從冬至到來年的農曆春節後(陽曆12月至隔年3月),確實是死亡高峰期,尤以農曆年春節(3月)最為明顯。另外還有兩個高峰期,分別是7月(天氣最熱)及10月的重陽節(天氣轉涼)。 從人體生理分析,氣溫過高或過低、氣候變化劇烈、早晚溫差過大,都容易使人生病,影響死亡率。對老年人來說,低溫更是致命殺手,只要寒流來襲,除了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外,消化道出血潰瘍、攝護腺肥大、痛風等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中醫對四季變化有不同的養生論述;春季稱為「發陳」,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節,天地富有生氣,萬物欣欣向榮,此時應早睡早起,可以散開頭髮、解開衣帶,使肢體舒展,或可在庭院漫步,使精神開暢,保持生機,心境則宜多施少罰;這是春季保養身體的方法。 夏季稱為「蕃秀」,是萬物繁密茂盛的時節,此時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果,人們應晚睡早起,多接觸日光,心情保持愉快,切勿發怒,使身體循環順暢,不僅精神外向,對外在事物也充滿興趣;這是順應夏季氣候的方法。 秋季是「容平」,萬物因成熟而穩定收斂,此時天氣清冷,應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不使心神外馳;這是秋令保養的作法。 冬天「閉藏」,是萬物蟄伏的時令,水寒成冰,大地龜裂,此時應早睡晚起,等到陽光照耀時才起床,切勿操勞,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要避寒取暖;這是適應冬季氣候的方法。 中醫認為,四季變化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所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從其根本。有智慧的人順行這個道理,「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所以中醫一直都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觀念,就是順應大自然陰陽變化的道理。 利用24節氣禪定 中國古代,人民在進入農業社會後,便已發現氣候變化的規律,春秋時代已有「春夏秋冬」四季觀念;進入戰國後,魏人石申編製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5大行星運行關係的星圖表,是全世界第1張星圖表。西漢劉安著作《淮南子天文訓》則詳細列出24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至今依然沿用。 24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的位置,把1年劃分為24等分,每等分各占黃經15度,由於太陽通過每等分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所以24節氣的陽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 從節氣的意涵,這24個節氣又可分為4類︰ 依日照變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依氣候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清明、驚蟄。 依降水量: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依農業活動:小滿、芒種。 由立春算起,單數的節氣稱為「節氣」,簡稱「節」,包括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雙數的節氣稱為「中氣」,簡稱「氣」,包括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為方便記憶,現代人統稱為節氣。 節氣的更替反映氣候的變化,對人類疾病也有不同影響。從冬至到小寒、大寒之間,因氣候急速變冷,心血管與腦血管患者的病情容易惡化,急診病患增多。 而立春至雨水間,通常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加上容易下雨,很多疾病會在此時加重,尤其患有慢性病的年長者,此時容易出現死亡的高峰期。但自驚蟄起,氣候開始變暖,過敏性疾病會增多,皮膚也容易發癢或出現濕疹,鼻炎患者的病情也容易加重。 穀雨到端午節期間,陽氣愈來愈旺盛,許多人會出現心悸、眩暈等症狀。夏至到小暑、大暑期間,因天氣炎熱,容易孳生細菌,所以腹瀉、痢疾、腸胃病等疾病容易增多,也有人會因過熱而中暑。 白露到秋分期間,早晚溫差變化大,容易引起鼻炎及氣喘。寒露、霜降到立冬期間,氣溫逐漸下降,氣候乾冷,皮膚病容易惡化,鼻腔、肺部疾病容易加重。 由此可知,氣候變化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若能掌握氣候變化的規律,主動調節食衣住行,適應環境,對增進健康及預防疾病多有益處。 所謂節氣,就是天地交泰的日子,悟覺妙天禪師曾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與外在大宇宙相通,所以當一個人生病了,身上的「氣」會在節氣發生時被吸走,因此生病或抵抗力較弱的人,很容易在節氣來臨時發病,甚至因此往生。 但修印心禪法的十脈輪禪定,就不會發生這種情形,因為禪定者身上會有強大磁場,可以在天地交泰時,利用禪定的專注力把天地靈氣吸進體內,為人體所用,而不會被吸走,但先決條件是,自身要先擁有這種磁場能量,才能吸取外面的靈氣,否則反而會被外面的氣場吸走。 禪修者除了在時間上可利用這24個節氣來禪定,增強能量;在空間上又該如何選擇呢?妙天禪師早年曾遵其師囑入山洞禪定,讓自己與大自然合一,獲取天地能量,所以他建議,不妨可學習古代道家的修鍊方法,在山上神木區或充滿負離子的地方禪定。 古書曾記載許多仙人在修道時,為了修行成就或躲避天災,都會選擇在靈氣充足的山洞中修行,如孫臏初得天書時,曾遇49天災禍,其師鬼谷子便令他藏於石洞,以避其禍;謀聖張良在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後,亦曾赴銅壁山半山處的子房洞隱居、修鍊,最後得道成仙。而與銅壁山遙遙相對的南山,據傳便是張良師父黃石老人的仙居之地,至今仍保有自然形成的黃石公洞,以及後人修建的黃大仙祠。 另如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也曾在山洞中禪定,當年祖師在晉見梁武帝後,因會晤不契,一葦渡江,在少林寺後山五乳峰的一處山洞面壁9年(後人將此洞稱為達摩洞),直至遇到二祖慧可才出山傳法。 禪定實驗證明 節氣對人體影響頗大 為了研究一個人在節氣時,坐在充滿靈氣的地方禪定,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筆者特別以印心禪法禪定中的「智慧脈輪」設計了一個實驗。智慧脈輪位於大小腦交接處,大約是松果體的位置,是古人修鍊仙道最重要的脈輪。另外,為模擬仙人在充滿靈氣的山洞修行的狀態,筆者以妙天禪師開過光的道場作為實驗場地。 首先,筆者邀請7位受測者於節氣「大寒」當天到指定的禪修道場,並利用俄羅斯量子儀器Metatron檢測松果體能量,做前後測的分析。實驗過程如下: 請7位受測者於早上10點至禪修道場集合,休息10分鐘後,進行松果體能量前測。 從10點到15點,受測者自由在道場內活動,不特別限制活動內容。 15點時,7人統一坐下禪定,專注智慧脈輪20分鐘。 16點時,進行受測者禪定後的松果體能量後測。 結果發現,7名受測者在禪定後,松果體能量全部都呈現提升狀態,能量指數比前測平均提升了44.3%(7人分別提升了38%、23%、85%、38%、23%、72%、31%)。 筆者以其中1人為例說明,該名受測者為60歲的女老闆,比對其前後測差異如圖1,圖中能量指標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表示能量愈高。 左右圖分別為該女早上所測的前測與下午禪定後的後測,經比對後發現,後測的整體能量值比前測增強了85%;另外從能量指標也可看出,在專注前的能量指標全部是6級,但後測的能量指標則大多提升為3級,而且所有負能量源全部消除。 為了解節氣與非節氣時期的人體能量變化,筆者更進一步比對受測者在先前非節氣時所測量的資料,發現在節氣當天早上所測量的前測,比先前非節氣時的測量能量,確實有下降的現象。 下方圖2是另一案例,受測者為50歲的男性。圖中從左至右分別是受測者在平時狀態(非節氣時期)、節氣狀態及節氣禪定狀態的能量測量圖,經比對後發現,左圖的平時狀態全部都是4級;圖中的節氣狀態有一半下降為5級;右圖在節氣禪定後,全面提升為以3級為主(數字愈小表示能量愈高)。 若將節氣狀態與節氣禪定狀態分別與平時狀態比對,會發現節氣狀態的能量比平時狀態降低了29%;再看節氣禪定狀態,則比平時狀態提升了60%;若與節氣狀態相比,則提升了72%(見圖3)。 綜合以上實驗結果發現,節氣對人體的影響確實頗大。誠如妙天禪師所言,人體能量在節氣期間會降低(降低29%),但如果在節氣期間禪定,則能量提升的幅度,會比平時非節氣期間禪定還要大(提升72%)。 專注十脈輪 吸取天地靈氣 在先前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之時,各國政府在束手無策之下,只能要求民眾減少外出,甚至停班停課,那些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似乎完全不受疫情影響;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汽車造成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在近日下降了50%左右;其中紐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至10%,甲烷排放量也下降許多,讓整個大自然界得以喘息之故。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應多向大自然學習,除了順應四季變化、調養身體,也可在平時多練習十脈輪禪定,讓自己融入自然,甚至進入宇宙時空。在節氣前後,可以特別拉長禪定時間,以吸取天地靈氣;如果能在充滿靈氣的神木區,或在證道上師開光的地方禪定,相信禪定境界的進步必然更是立竿見影。 黃金龍博士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