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Jack Dai/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另解

    常聽見一句話:「工作與生活需要平衡。」我對這句話持保留態度,因為太表面。

 

    成長是質

    因為平衡,往往說的是份量與比例,而真正讓自己能夠達到平衡又不僅僅靠份量與比例,而是「質」。

    舉一個極端:工作與生活一體者,也許只有工作,或是只有生活,看似不平衡,但他們不用面對工作與生活成長不一致的苦,因為之於他們:工作及生活,生活及工作,樂趣與成就一體,時間軸拉長的狀態描述為:「成長」。

    自己觀察,許多在工作上有所進展、自己內心卻覺得不踏實、迷惘空蕩者,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自己沒有相應的成長。

    反之亦然,原因接著說。

 

    成長的平衡

    而這裡提到的生活,是相對於工作的概念,也就是非工作時間運用。不論多寡,多數人在工作上很難不成長,因為再糟再無聊的工作、也會因為熟練或習慣而達到穩定狀態,能夠從不穩定到穩定,就是最基礎的成長。

    然而,在非工作時間的你,在廣度上是否有新的擴展、新的體驗?在深度上是否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洞察?則是成長的度量,面向則有愛情、技能、知識、冒險、人際、癖好⋯等。

    工作與生活的成長曲線過於懸殊時,則會產生迷惘或失望,粗分兩種情況如下:

  1. 工作成長>生活成長—>易無法確定自己工作的意義與未來的方向。
  2. 生活成長>工作成長—>易心生懷才不遇之感或對於世界的失望。

 

    數量陷阱

    再次強調,上述的成長,不是「量」的不平衡,是因為「質」的不平衡、讓他們會渴望透過「量」的調配來接近平衡。

    就像蹺蹺板的兩邊,一邊是金剛石,一邊是小石子,質的懸殊讓你得放上堆得像山一般高的小石子,只有這樣,才能在隨時會崩塌的前提下、達到危險平衡一樣。

    這是質不平衡時的數量陷阱。

 

    中午吃鬍鬚張時和友人一邊聊天、我一邊想著這事,於此紀錄。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