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海洋塑膠製品汙染與全球空氣汙染是2019年全球最急迫的任務,聯合國發表了全球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報告,呼籲各國積極推動這兩項工作,減少對世界生物環境的損害,以免人類自食惡果遭受嚴重的傷害。
15日又發現在菲律賓南部海岸擱淺一頭胃內塞了40公斤塑膠袋的年輕雄性柯氏喙鯨。這頭身長4.7公尺的柯氏喙鯨胃內有40公斤的塑膠袋,包括16個米袋、4個香蕉種植園用袋和各式購物袋。大量塑膠袋讓牠無法進食,也沒有體力游回大海,最後在脫水、飢餓的狀態下死亡,臨死前還吐血,柯氏喙鯨的胃內的那些塑膠製品都是人類所製造出來。
也因此減少海洋中塑膠製品汙染是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最優先的一項工作,在2018年6月的世界環境日中,環境署在全球積極推動「塑戰塑決」的活動,這一活動涵蓋了全球190多個國家的數億人口,目標是要提升民眾對於減少海洋塑膠垃圾污染的意識。
在2018年,已經有印度率先承諾到2022年逐步禁止一次性使用塑膠製品的使用。歐盟也提議到2025年禁止使用10种一次性使用塑膠製品,这些塑膠製品將佔所有海洋垃圾的70%。此外西非的尼日和中美洲的宏都拉斯等國家,以及全球家具業巨頭IKEA和總部位於德國的餐飲外賣平台Foodpanda等企業採取行動的承諾。
還有來自全球57個國家承諾清理全球60%以上的海岸線,以共同清潔滿布垃圾的海岸地帶。
其次,空氣污染如何解決已經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危機。2018年,環境保護署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舉辦了首屆「全球空氣汙染與健康大會」,企求這一個每年可導致數百萬人口死亡的環境威脅,與會各國更承道2030年要減少因為空氣汙染死亡人口約三分之二以上。
為了實現這一個目標,在環境保護署的支持下,亞太地區國家積極推動電動運輸發展方略,並努力要提高燃油效能的各種解決方案。例如菲律賓與斯里蘭卡就開始對油電混合車改採籽傳統石化燃料汽車較低的稅收,並產生了顯著的效果。
2013年至2018年五年間,斯里蘭卡的油電混合車數量增加了十倍,讓當地空氣汙染有顯著改善。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希望,2030年亞太地區空氣的懸浮微粒能比2015年降低56%。
此外,聯合國在2018年發起減少樹木受損的保護森林計畫,這是聯合國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降低空氣汙染所推出的第一個全球植樹倡議。同時,全球也共同推動拯救的處中非洲剛果盆地的世界上最大的熱帶富碳泥地群(Cuvette Central)。這裡是14種受威脅動植物的家園,如果不能好好保護,全球將有將近三年的碳排放量釋放到空氣中。
靈鷲山心道法師認為,現在的社會過度被科技和消費主義牽著走,但過度消費和仰賴科技,已經造成地球的損傷和禍害。
聯合國環境署也將在未來多多推廣減少海洋垃圾與空氣汙染的計劃與行動,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我們生之所賴的地球。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