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可妮報導】正如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名言:「一切藝術莫不根植於本土,與自己的同胞共哀榮。」台灣的鄉土文學就是與台灣人共哀榮。
鍾理和(1915-1960)是臺灣鄉土文學先驅,也是臺灣文學史上重量級的文學作家。李梅樹與鍾理和,兩人看似兩條平行線,細看下卻有著許多似曾相識的交集與同質性。鍾理和與李梅樹的創作,同是關照鄉土,扎根於土地;鍾理和以文學之筆描寫家人與美濃周邊為背景的人事物,李梅樹同樣以畫筆描繪人親土親的三峽風土人情。兩人的創作,可說都是從家鄉泥土裡長出來的作品。
今年10月9日,正逢鍾理和筆下化名「平妹」的愛妻鍾台妹逝世10週年,李梅樹紀念館將首度與鍾理和紀念館合作,於10/10~11/18舉辦一場主題為「聆聽,土地的心跳──文學與美術共譜的跨界交響樂章」展覽活動。
本展覽主要以「鍾理和文學」為策展源頭,透過鍾理和文學的穿針引線,共有「鍾理和」、「李梅樹」、「吳耀忠」、「鍾舜文」等四位跨越不同世代與領域的文學家、美術家作品同時參與對話。
展覽內容首推鍾理和手稿及其重要出版品的展出,包含代表作《笠山農場》、《原鄉人》、《故鄉四部》….等著作,搭配鍾理和文學影像的輸出展示,引領觀者走入鍾理和的文學世界。
李梅樹嫡傳弟子吳耀忠(1937-1987),及鍾理和孫女鍾舜文(膠彩畫家),曾分別在上世紀70年代及本世紀初,先後為舊版、新版之《鍾理和全集》創作書籍插繪作品。因而,本展覽也將展出吳耀忠及鍾舜文當年的插繪原作,以及兩人相關之美術創作。
李梅樹作品,則聚焦於田園勞動人物、家鄉人物與農村風光為主軸的油繪創作,並展出李梅樹於日治末期1940年代參與《臺灣文學》季刊的插繪作品,與鍾理和、吳耀忠、鍾舜文作品,形成一場聚焦於「人與土地」的跨時空對話。
李梅樹與吳耀忠師徒二人的作品及其人其事,過去即經常被相提並論,透過本展覽的機緣,及遠景出版社、雄獅圖書公司慨然借展收藏之吳耀忠作品,師徒兩人終於同在故鄉三峽「重逢」。
從小成長於鍾理和筆下「笠山」山腳下的鍾舜文,雖未追隨父祖輩腳步走向文學之路,卻以畫筆闢出另一片天。鍾舜文以細膩筆觸,呈現祖母的面容、父親的白色髮絲,亦或美濃菸田裡的勞動者,不只以彩筆接力詮釋鍾理和文學的原鄉天地場景,也與展場上對牆展示的李梅樹三峽人物作品相呼應。展覽開放時間為10/10~11/18,每日早上10:00至17:00,週一休館。門票一律50元。
在約莫一個半月的展覽期間,也將舉辦相關文學、美術及音樂講座,邀請中央大學中文系講師鍾怡彥(鍾理和孫女)、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畫家吳冠德(吳耀忠姪兒)、獨立音樂創作人林生祥(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等多位講者與民眾對談,並安排彭啟原導演拍攝之《鍾理和的文學路》紀錄片播映;透過作品的賞析及相關活動,感受文學、美術同時帶給人們的心靈感動。
文學與美術,都是人類心靈活動的產物。兩者創作方式與媒介雖有不同,但本質乃殊途同歸。藉由不同時代以及領域的作品相互輝映,進而產生共鳴,演繹一曲超越時空的跨界交響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