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雅靜報導】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於今(106)年7月初辦理為期五天的「第10屆夏日學校」,這是自2007年起規模最為盛大的一屆,亦為臺灣境外,在海外學術界推動臺灣研究、散播臺灣研究種子的年度盛會。
夏日學校有兩個重要主題相輔相成,一是以臺灣流行文化為主軸,探討臺灣流行音樂變遷、媒體變化,另一則是思考臺灣自解嚴後、三十年間的文化、社會與政治變遷,觀察隨著解嚴而解放的社會弱勢族群與其面對的社會議題與現象,思考原住民議題與其面對的困境、探討解嚴前後同志電影的發展,同時也思考臺灣早期藉由海外華僑下一代所進行的文化外交手法。活動部分,除了講座外,還穿插了音樂會、紀錄片放映、圓桌座談、以及學生的研究專案討論。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7月3日與4日兩晚的音樂會,7月3日先由阿美族歌手Ado開唱,將阿美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以她個人故事帶入音樂,更以帶動唱方式與觀眾打成一片,體現出原住民音樂中高度的參與特質。接下來的兩場講座,一場是以Ado個人創作為主,呈現原住民歌手在漢人音樂體系中的掙扎,另一場則暢談臺灣的原住民電視臺發展,以及其所面臨在體制上之困境;7月4日則由金曲獎最佳臺語男歌手謝銘祐接力,展現出不同的臺灣音樂體質,以臺語文創作的謝銘祐,呈現臺灣現代音樂中的另一面向。他的兩次講座清晰地提供了學生對臺灣流行音樂發展的整體概念,尤其是臺語歌曲的樂風變化,以及在社會與政治變遷中的迴響與變遷。
除了音樂會外,紀錄片《光陰的故事-臺灣新電影》以及導演謝慶齡的Q&A引起觀眾熱情迴響共鳴,這部曾入圍第71屆威尼斯影展唯一的臺灣電影,為今年夏日學校中極受歡迎的作品,導演謝慶齡專程從法國來英與觀眾溝通,討論極為熱烈,同時,放映後的討論核心也呼應了今年夏日學校回顧解嚴30年的主題,思考臺灣電影發展的何去何從。
除此之外,本屆參與的講者更是集菁英於一堂,包括了: 國立政治大學臺文所紀大偉教授談臺灣電影中的同志情懷與意象;美國埃默里大學音樂系梅勒迪斯‧施瓦格(Meredith Schweig)博士談臺灣的饒舌、嘻哈、唸歌等音樂,以及其中的男性氣慨;里茲大學林真宇談五月天、周杰倫與披頭四(Beatles);臺灣著名媒體人張鐵志談個人的媒體經驗以及對臺灣媒體環境變遷之觀察;同時,張鐵志也與中心多位教授、同仁 (如:Ian Inkster、StuartThompson、陳以信)等共同座談,對解嚴三十年以來的臺灣社會文化作深入的省思觀察,並與學生對談;最後一天,則由托比‧奧朋蕭(Tobie Openshaw)用攝影機記錄臺灣原住民與太陽花運動,思考原住民議題的現況;來自舊金山大學的瓦萊麗•蘇(Valerie Soe)教授也暢談她所拍的紀錄片《臺灣愛之船》,回顧臺灣政府如何利用夏令營方式,培養海外華僑第二代對臺灣的支持與情感。
從最早期一至兩天的簡單講座形式,到今年一連五天一連串的大型活動,在這十年間,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的夏日學校成長迅速。歷年來,來自全球各地的重要學者來英講座,更配合電影放映以及音樂會的舉辦,吸引的不只是倫敦各大學的研究生,更有來自全英各地的研究生與學者 (如: 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皇家藝術學院、薩里大學、肯特大學等),同時,今年還有來自德國、斯洛維尼亞、以及來自臺灣的研究所學生參與,正式報名人數以五天計算達220人,未報名而現場註冊者約60人,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