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工學院長王國禎(左)與彰基副院長劉青山共同開發「移植胜肽標定粒線體胞器治療粒線體疾病」獲得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記者 劉丹/報導】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的第13屆「國家新創獎」,得獎名單日前出爐,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機械系暨生醫工程所教授王國禎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與昇陽國際半導體、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與瑞霸生技合作,一舉拿下四座獎項,包含學研新創獎兩座、臨床新創獎與企業初創獎各一座。
王國禎團隊兼具機械與生醫跨領域專長,投入奈米結構生醫晶片開發近八年,此次與昇陽國際半導體合作的「無酵素葡萄糖檢測晶片」獲得學研新創獎、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劉青山副院長團隊合作開發的「移植胜肽標定粒線體胞器治療粒線體疾病」獲得學研新創獎,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吳俊穎醫師團隊共同開發的「用於檢測或/及定量B型肝炎病毒之平台及其方法」獲得臨床新創獎,與瑞霸生技合作投入奈米電化學檢測晶片及檢測機台開發獲得企業初創獎。
無酵素葡萄糖檢測晶片 昇陽國際半導體跨足生技研發
市面常見的血糖檢測器多利用葡萄糖氧化酵素進行氧化檢測,但氧化酵素須恆溫恆濕的保存環境方能保有檢測準確度,王國禎團隊與昇陽國際半導體合作開發的「無酵素葡萄糖檢測晶片」,利用半導體微影製程製作微米半球,將奈米金顆粒均勻沉積於半球表面,完成奈微米複合陣列結構的檢測晶片,不需葡萄糖氧化酵素,而是藉由提升電極對葡萄糖的氧化面積,進行葡萄糖濃度變化檢測。
此晶片所使用之製程技術成熟,容易進行量產,具高均一性、低成本與高靈敏性優勢,可有效檢測葡萄糖變化,在血糖濃度小於100 mg/dL時的檢測精確度可達±0.18 mg/dL,遠優於FDA規範之±20 mg/dL與ISO15197規範之±15 mg/dL,具極大商品化潛力。
移植胜肽標定粒線體胞器治療神經損傷相關疾病
王國禎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開發的創新細胞治療服務技術-自體胜肽粒線體移植系統,用以治療包含帕金森氏症、肌肉協調性喪失、肌肉無力、失智等神經損傷疾病。其創新重點為利用自體組織(如:血液細胞)作為材料來源,透過粒線體萃取裝置分離具活性與功能性之健康粒線體,接著利用專利技術細胞穿刺胜肽(Pep-1)進行表面修飾,使粒線體更容易進入受損細胞,相同於細胞移植修復組織之概念,本項技術進一步將移植尺寸縮小為胞器移植,藉由移植健康粒腺體進入受損細胞,以促進細胞原始功能恢復進而治療因粒線體損傷造成細胞失常或退化之疾病。
現行該系統已通過體外細胞試驗,如:人類腦肌症候群 (Myoclonic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s Syndrome)、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以及動物試驗,如:神經毒素(6-hydroxydopamine)所誘發之帕金森氏症大鼠模式,結果發現透過粒腺體移植可有效修復神經細胞並恢復大鼠運動能力。未來本技術將有機會成為此些神經疾病治療之一線曙光。
B型肝炎病毒感測器
臺灣的B型肝炎帶原者將近300萬人,帶原者每3至6個月須進行追踨檢測,血清中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濃度對B型肝炎患者是很重要的檢測指標,但臨床檢測難以普遍的因素之一為檢測成本過高。因而,興大與臺中榮總共同投入高靈敏度、低成本的HBV濃度生醫感測器開發。
該生醫感測器採用臺中榮總吳俊穎醫師團隊所設計的HBV DNA基因序列探針,王國禎團隊所開發的奈米結構生醫感測器,檢測病人檢體內之HBV DNA。所檢測出的準確率與美國羅氏大藥廠相仿,同時檢驗方式更簡便且費用更低,此檢測晶片有極大之臨床HBV病毒快篩檢測應用性,未來該項技術正式商品化後,對於長期須進行B型肝炎病毒DNA檢測的民眾來說,是一大福音。
奈米電化學檢測晶片及檢測機台 瑞霸生技產學育成新星
瑞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王國禎與興大機械系副教授吳嘉哲技術團隊組成,2014年9月設立登記公司,並於中興大學育成中心設立實驗室,公司以開發奈米電化學檢測晶片及檢測機台為主要營運方向。
該技術團隊曾於2012年至2014年與臺中榮總蔡肇基醫師團隊合作執行衛福部奈米國家型計畫(個人化過敏疾病基因檢測技術開發),並於2015年執行臺中市地方型SBIR計畫,研發生產奈米結構電化學檢測晶片。瑞霸生技整合奈米結構製作技術、奈米模鑄技術、奈米壓印成形技術,在生物晶片上製作出奈米尺度的結構陣列,並在獨特的3D奈米結構上沉積整齊、均勻、密集的奈米金顆粒,提供電化學系統量測更靈敏及精準的檢測電極晶片。